文字:金融2405杜媛媛 物流2402王若希
一审(实践团队负责人):学院团委书记徐璐
二审(学院通讯站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仲巧林
为更深入了解抗战历史、提升历史文化素养、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强化珍惜和平的意识与责任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青颂和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度调研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与长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收集资料,为后续深入研究抗战历史与和平主题提供丰富素材。
7月9日,团队成员怀揣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深入重庆红岩革命旧址,实地走访了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处红色地标。队员们来到铁旧址窗,凝视烈士遗物,沉浸在信仰与血泪交织的历史长廊中。

图为重庆白公馆审讯室。刘琪文摄
渣滓洞、白公馆中陈列的那一件件刑具,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幅幅图片资料,宛如历史的无声证人,静静诉说着江竹筠等革命烈士曾经遭受的惨无人道的折磨。敌人用皮鞭抽打断骨,以手铐限制行动,借狼牙棒撕裂血肉,妄图摧毁意志。但志士们以钢铁信仰,在酷刑中缄口,用生命守护机密,为革命留存希望火种。
和平年代,这些刑具成为历史注脚,提醒着人们要回溯英烈所历苦难,传承其精神,让牺牲的价值,在对历史的铭记与现实的奋进中延续。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参观者表示,渣滓洞中的革命英雄让他深受触动,江姐在监狱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小萝卜头在监狱中长大,即便面临营养不良、环境艰苦等诸多磨砺,依然坚守初心,为革命事业传递情报,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大人的工作’。另一位参观者谈及对未来生活的启示时,说道:“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前辈们在敌人的压迫下尚且能保持信念,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应向他们学习,不忘使命,积极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
8月10日,团队成员再次出发,满怀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上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参观之路,这一趟行程对于队员来说意义非凡,宛如一场深刻的历史洗礼。
图为队员认真观看“九一八”事变背景展区内容。王若希摄
踏入陈列馆的那一刻,庄重而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馆内的布局精心而有序,沿着参观路线缓缓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实物、一个个逼真的复原场景,将那段沉痛的历史呈现在队员们眼前。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到东北大地一步步陷入日军的残酷统治,每一个展陈细节都彰显着历史的沉重。
队员们来到“九一八”事变背景展区,看到了当时东北地区复杂的局势以及日本侵略者妄图吞并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的相关史料。墙壁上的文字描述,配合着展柜里摆放的旧报纸、文件等,清晰地呈现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让队员们对事件的起因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进入到展现东北人民遭受日军残酷迫害的展区部分,那一个个模拟的惨案场景,同胞们痛苦的表情、破败的家园,让大家的心情愈发沉重,脚步也变得愈发沉重,不自觉地驻足凝视,想要把这些历史的伤痛都刻进心里。
图为队员认真阅读“抗战兴起”展区起始处介绍。王若希摄
讲解中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不屈不挠地与日军展开英勇斗争的事迹。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数日,靠吃树皮、棉絮充饥,直至壮烈牺牲,那坚毅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讲解器的讲述,仿佛让队员们看到了将军在山林中奋勇抗敌的伟岸身影,让队员们对这些英雄们肃然起敬。
在沦陷期间,东北人民虽然遭受着压迫,但从未放弃抵抗,无论是秘密组织的地下抗日活动,还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日军的抵制,都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不屈的民族精神,这股精神如同一束光,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图为团队在东北沦陷陈列馆前合影。王若希摄
队员们脸上的神情庄重而严肃,眼中满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与敬畏。陈列馆前的这张合影,不仅定格了此次实践的身影,更让队员们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与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它将成为团队珍贵的共同记忆,时刻提醒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此次调研让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青颂和平”团队深切体会到,历史遗迹对新时代青年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接下来,团队将继续走访更多旧址和纪念馆,聆听每一处遗址背后的动人故事,细读珍贵图片、文物与影像,沉浸体验场景复原,系统记录所见所思,最终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
未来,团队将化身“历史讲述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宣传素材,广泛传播抗战史实,弘扬抗战精神与革命精神,让更多人铭记不能忘却的过去,让爱国种子在更多心中生根、发芽、开花。(通讯员刘琪文 王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