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童眼看社区,数治话幸福”——统计学视角下的儿童红色数据启蒙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童心述梦实践队
         为探索“统计学+红色教育”跨界融合新范式,2025年8月3日至8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童心述梦实践队奔赴武汉市大邱社区、关东社区,开展“童眼看社区,数治话幸福”主题实践。通过原创“数据里的党史”系列课程,带领儿童用统计思维解码红色历史,为基层思政教育注入学科智慧。
数据里的战略智慧
         实践队员石亦璞讲授课程《以统计视角看解放战争》,以三大创新环节层层推进:通过“三大野战军歼敌数量对比”互动,引导儿童发现数据背后的战略智慧。在“小统计员”实践环节,石亦璞教孩子们用柱状图呈现1946-1949年国共兵力变化,孩子们深刻意识到“解放军越打越强是有数据证明的”。课程尾声,石亦璞鼓励孩子们利用课后时间统计社区宣传栏中的红色标语数量,采访身边的老党员收集口述史数据,在实践中印证课堂所学。

图为实践队员石亦璞在大邱社区教孩子们画柱状图(付智鹏摄)
情景里的长征精神
         实践队队长付智鹏讲授《长征中的统计智慧》,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象任务:通过互动问答、角色扮演和故事化讲解,将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数据密码”。课堂上,孩子们用简易统计表模拟红军行军方案,激烈讨论如何分配粮食、规划路线;通过扮演“红军参谋”,用统计表计算湘江战役后剩余兵力,讨论“如何用有限粮食支撑雪山行军”……整堂课笑声与思考交织,长征精神在数据分析和情景模拟中变得鲜活可感。

图为实践队员付智鹏在关东社区通过绘制中国地图帮助孩子们理解长征(石亦璞摄)
征程中的红色印记
         实践队员李欣玲为孩子们讲授了《用统计眼看红色征程》课程,通过“红色景点地图”“红歌流行度”“英雄年龄密码”三个红色小游戏,让同学们在乐趣中进一步了解红色故事,切身体会统计思维。在“红色景点地图”小游戏中,通过孩子们们自主标记并统计去过的武汉红色景点,引导孩子们思考景点受欢迎的原因。又通过合力了解最喜爱的红歌,探寻红歌流行的奥义。最后李欣玲向大家介绍革命时期、抗日时期的英雄烈士,统计年龄区间,激发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实践队员李欣玲带领孩子们齐唱《歌唱祖国》(杨奕睿摄)
 
脉络里的使命传承
         实践队员杨奕睿为孩子们讲授了《时间轴上的红色密码》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触摸百年党史的脉络。她用标注着从中共一大到新中国成立的关键节点数据的时间轴,抛出“党员平均年龄的秘密”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了两代党员在青春岁月中践行使命的共性。杨奕睿还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党员人数统计表,引带领孩子们计算增长倍数,在折线图的攀升中思考数据背后关于奉献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杨奕睿解答孩子们有关历史时间轴的疑问(李欣玲摄)

         授课结束后,实践队成员深入大邱社区、关东社区,与社区负责人、老党员展开深度访谈,认真收集他们对课程的反馈与建议。社区负责人对授课方式予以认可,与老党员的交谈也令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

图为实践队员深入关东社区采访社区负责人(杨奕睿摄)

         实践过程中,依托学院支持,实践队还前往梧桐苑社区、南湖社区等与学院团委有长期合作社区,系统调查红色标语的分布、内容及更新情况,详细统计不同标语的宣传频次与居民关注度,为后续优化课程内容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这些调研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延伸,更是实践队践行“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校社协同推进红色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实践以统计学为匙,开启红色基因传承新路径。当儿童用柱状图分析战役胜因、用折线图追踪英烈成长、用统计数据优化社区治理建议,是“德智融合、校社联动”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在数据与历史的交响中,红色启蒙的种子已扎根社区土壤。下一步,团队将总结实践经验,为基层社区教育提供可复制的红色启蒙路径。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武汉南湖东站合照(张梓婧摄)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追寻新安医学,传播中医文化
  •  为追寻先辈红色足迹,感受新安医学的时代脉搏,安徽中医药大学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组建的暑期实践队于7月17日至21日走进黄山
  • 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