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对这些孩子来说,一个篮球的触感,可能比我们说的十句话更有意义。"新乐惠篮球俱乐部的汪鑫老师这样告诉我们。作为深耕特殊儿童体育教育的先行者,他提出的"以体助人"理念,正是这次实践的灵魂所在。
团队精心设计了简单有趣的运动环节:
-羽毛球挥拍时,志愿者会轻声提醒:"小树要长直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挺直脊背
-篮球传递时,刻意放慢节奏,等待孩子们用眼神或动作回应
-休息间隙,用软球轻轻触碰孩子手心,建立信任的联结
"我们不是在教运动,而是在学习他们的语言。"志愿者小林感慨道。那个总是在妈妈身后的女孩,在第七次活动时突然把羽毛球塞到她手里,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二、问卷里的温度:为每颗"星星"绘制成长地图
为了更懂这些特别的孩子,团队设计了一份充满温情的问卷:
"您的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
"当他开心时,会用什么方式表达?"
"在运动中,他最让您惊喜的瞬间是什么?"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是团队想要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档案的用心。汪鑫老师翻看问卷时动情地说:"这些问题问到了家长心里,我们收集的不是数据,是爱的证据。"
一位妈妈在问卷上写道:"上次篮球课结束,他居然主动拉了志愿者的衣角,这是他从没有过的举动。"这样的点滴改变,正是团队继续前行的动力。
三、来自星星的回响:那些让我们坚持下去的瞬间
•总是低头玩手指的阳阳,第三次课时突然模仿志愿者的发球动作
•对声音敏感的月月,戴着降噪耳机完成了整节篮球课
•从不与人目光接触的小杰,在投进球后对着汪老师眨了眨眼睛
"他们像星星一样,每颗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只是需要我们用对的方式去发现。"汪鑫老师说着,轻轻擦去篮球上的灰尘,仿佛在擦拭一件珍宝。
结语:这不是告别,而是新的开始
十四天的实践即将结束,但故事才刚刚开始。临别时,那个蓝色T恤的小男孩突然跑过来,把篮球塞进志愿者怀里——这是他第一次主动与人互动。阳光下,篮球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就像这些特别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生命轨迹。
宁青筑梦团队知道,他们播下的不只是运动的种子,更是希望的星光。正如汪鑫老师所说:"当我们学会用他们的方式去爱,星星的孩子,就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