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德润乡野,贤聚共兴”——深入桂林江头洲村感受乡贤文化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德润乡野,贤聚共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德润乡野,贤聚共兴“社会实践调查团队走进广西桂林灵川县江头洲村,在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中探寻清廉乡贤文化的历史脉络。这座被誉为 “百年清官村” 的古村落,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详实的乡贤记载,为当代人打开了一扇窥见传统乡贤文化精髓的窗口。
                        图为江头洲村的清廉乡贤文化的宗祠,其中包含了本村自古以来乡贤清廉文化的具体事迹
  江头洲村始建于北宋年间,现存明清建筑 40 余座,其中以 “爱莲家祠”“进士第” 等宅院最具代表性。在 “爱莲家祠” 的正厅,团队成员发现了一块光绪年间的匾额,上书 “清慎勤” 三个大字,笔法遒劲有力。随行的村史研究者介绍,这是当地周氏家族对历代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家族中曾出过 16 名进士、34 名举人,均以清廉著称,其中清代名臣周履坦 “拒礼骂子” 的典故更是被载入《灵川县志》。
  
图为宗祠管理人员为实践团队讲解清廉乡贤文化的典故
  古建筑中的细节处处彰显着清廉理念。“进士第” 宅院的门楣雕刻摒弃了常见的龙凤纹样,转而以莲花、翠竹为主题,象征 “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格;书房内壁画《荷风图》旁题有 “官清不负民” 的诗句,据考证为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浙江按察使的周启运所题。这些建筑元素与《周氏家训》中 “居官当廉正自守,毋贪一毫非义之财” 的记载相互印证,构成了立体的清廉文化教育场景。
  图为江头洲村乡贤文化馆,其中保存了有关清廉乡贤文化的记载资料
 图为乡贤文化馆中保存的乡贤文化相关记载资料
  在村中的乡贤文化馆,泛黄的《周氏宗谱》详细记载了家族成员的为官事迹。其中,道光年间任户部主事的周冠所著《居官要略》手稿尤为珍贵,文中 “俸禄之外,一文不取” 的家训被后世子孙奉为圭臬。据统计,江头洲村周氏家族在明清两代任职者中,有 23 人被地方志记载为 “清官”,其清廉事迹通过族人口述、碑刻记载等形式流传至今。

 图为”德润乡野,贤聚共兴“实践调研团队采访当地村民,从对话中了解清廉乡贤文化场景
“乡贤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滋养当代的精神财富。” 调查团队负责人表示,江头洲村的实践证明,挖掘乡贤文化中的清廉基因,对于推进基层治理、涵养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当地依托古建筑群建立的廉政教育基地,已成为桂林重要的文化地标,每年接待参观者超 10 万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本团队成员对乡贤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乡贤文化的多样性也有了深刻认识。在新时代下,我们应继续积极弘扬优秀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