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学子赓续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 (文/李佳康 摄/刘俊谦 王雪)
  为厚植爱党报国的赤诚情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洪流之中贡献青春力量,7月8至13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红旗漫卷·圣地新程实践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8名青年学子怀揣热忱奔赴延安,开启了为期6天的实践研学活动。在这片镌刻着革命记忆的红色圣地,他们深入挖掘延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通过参观调研、交流访谈、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实践团首站抵达宝塔山,团队成员怀崇敬之心,于松柏间拾级而上,赴一场与历史的对话。而这场对话的“引路人”,是两位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用清脆的童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峥嵘岁月的窗。两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热情讲解宝塔山的历史,主动交流互动,获得成员一致肯定,他们犹如一张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名片”,恰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
  实践团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高大雄伟的毛主席塑像引人注目,成员们在此瞻仰、合影留念。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结合所学为游客讲解,让延安精神照亮更多人。参观后成员们感慨:“感悟历史更要付诸行动,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时代。实践团来到南泥湾镇,在这里与老农民高燕军爷爷相遇,高爷爷种地养羊30多年,日子繁重且辛苦,因国家政策好,过上了幸福生活。高爷爷还热情的为我们讲解当年八路军开荒的事迹,成员们认真倾听之后,心中满是敬佩。在听到高爷爷忙着去割草时,成员们为了感谢高爷爷的热情,积极主动提出帮高爷爷干农活,并深刻领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让大生产运动的历史从课本章节变为可感可悟的实践课堂。
  随后,成员们走进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锈迹斑斑的镢头、纺车与泛黄的开垦记录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80余年前“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壮阔篇章。这次参观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南泥湾精神早已从“开荒种地”升华为“攻坚克难”的象征。
  奋进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这次延安“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实践团在宝塔山感受历史的厚重,在革命纪念馆追寻先辈的足迹,在南泥湾传承奋斗的精神。他们亲身感受了波澜壮阔的延安红色历史,深刻领悟了曾经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们的伟大精神。成员们纷纷表示,思政课的讲台从教室延伸到这片红色土地,大家不仅是理论的学习者,更要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初心使命的践行者。未来,大家将带着在延安汲取的精神养分,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写进每一次理论钻研、每一次社会实践,让青春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文/李佳康 摄/刘俊谦 王雪)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宣纸文化探秘 千年匠心传承
  •  7月3日至9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宣城市泾县宣纸文化博物馆实践小分队”走进安徽泾县宣纸文化园,开展为期七天的暑
  • 2025-08-12
  • 观疫情,看伤寒,谈中医药发展
  • 黄子玉听李赛美教授讲座后,深感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作用重大,对其新时代传承发展有新认识。文中提及中医药发展新机遇与挑战、疫
  • 2025-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