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新安医学之声,感悟殷氏内科魅力
在中医药的浩瀚星空中,新安医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医家辈出、医著丰硕而闪耀。近日,有幸聆听王景峰老师关于新安医学发展史略暨新安殷氏内科及临床医案分析的讲座,让我对这片孕育于徽州大地的医学瑰宝,以及其中的重要分支新安殷氏内科,有了更为鲜活而深刻的认识。
一、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在徽州文化中扎根生长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其根脉深扎于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这片山多地少的土地,在历史的风云中曾是难得的避难之所,每逢战乱,便有不少人南迁至此定居,多样的文化与智慧在此交融,为新安医学的萌芽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的发展轨迹清晰而辉煌:自唐代始有医家、医籍的文献记载,元代步入崛起阶段,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即便晚清之后,其生命力依旧绵延不息。千百年间,新安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医术精湛的名医。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他们不仅以妙手仁心救治病患,更笔耕不辍,留下了众多医学著作,为新安医学的兴起筑牢了根基。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名家荟萃、百家争鸣,医学著作层出不穷,为祖国医学的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南宋张杲尤为值得一提。他秉承家学,以儒医身份闻名,行医五十余年,救人无数,更著成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医说》。这部著作涵盖针灸、诊断等诸多内容,涉猎广泛且资料详实,出处多可考证。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取材既富,奇疾险证,颇足以资触发。而古之专门禁方亦往往在矣。”这足以见得新安医学在学术上的深厚积淀与实用价值。
二、薪火相传的新安殷氏内科:在传承创新中造福一方
新安殷氏内科,是新安医学流派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初年。当时,殷氏先祖拜入苏州名医叶天士门下,潜心钻研医术,而后将所学传至第二代殷世春。殷世春以内科和痘科闻名,由此开创了殷氏内科门派。
咸丰年间,歙县南乡疫痘肆虐,殷氏传人殷长裕因应诊者众多,便迁至南源口,让医术更好地惠及百姓。历经九代传承,殷氏内科从未中断,历代传人不仅留下了大量著作和医案,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良,结合现代诊疗手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族医学体系,在新安歙县一带贡献卓著,声誉甚至远播浙、赣、皖地区。
殷氏内科的诊疗理念兼具传统与创新:治疗外感时病,遵循《温病条辨》的精髓;应对内伤杂症,则借鉴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真正做到“祖传”与“现代”结合,力求让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如今,其业务遍及城乡,毗邻县市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足见其影响力。
在现代传承中,歙县中医院的内科副主任中医师王景峰老师,作为新安医学殷氏内科流派的第九代传承人,不仅在临床中积极践行殷氏内科的学术思想,更通过讲座等形式,将这一流派的医学智慧传递给我们年轻一代中医药学子,让古老的医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三、感悟与展望: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瑰宝,传承至今仍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新安殷氏内科作为其重要分支,亦在当代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当代新安书院的学子,听完讲座,我深感肩负的责任。先辈们用实践告诉我们:唯有打牢基础、学好经典,才能真正理解中医药的精髓。未来,我们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让新安医学这颗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推普活水润苗乡 青春筑梦“语”同行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
-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