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有幸参加了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尚莉丽老师的一堂讲课。尚莉丽老师以临床儿童肺系疾病为案例,结合中医经典,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将经方与临床相结合的精彩讲座。当下不少儿童为支原体病毒所困,引起一系列的咳嗽、发热、支气管炎等不适症状。儿童支原体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治愈难度大、病程长等特点,患儿伴有不同程度肺部炎症,极易引发各种肺外炎症,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尚莉丽老师的这堂课正有助于我们从中医角度思考小儿的此类疾病,对于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也有了初步认识。这不仅对于我们将所学运用到临床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培养我们的中医临床思维起到了向导作用。
一.悟经典内涵,学经世之方
尚莉丽老师说,所谓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事物,是经久不衰的事物,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而中医经典著作正是经过时代考验传承下来的历史瑰宝。中医经典是中国古代医学泰斗智慧的结晶,是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精髓与依据。古今中医学子从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医经典中有所继承、有所研究、有所创新,正是因为有中医经典书籍的赋能,中医药文化才会富有活力,无数中医学子能够有所学习。纵观历史,各大医家莫不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或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中医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经方,不同学者对于经方的认识有所不同,尚莉丽老师认为经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即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或指经典医著中的方剂。而狭义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经方是中医祖先留下来的治疗疾病的瑰宝,历时两千多年的实践验证有非常好的疗效,值得继承下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谈小儿治病思路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小儿时期最大的生理特点。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历代医家均认为小儿脏腑功能不足明代医家万全根据钱乙的五脏虚实证治提出了著名的“三有余、四不足”理论,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皆属不足。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肺气娇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因而称肺常不足;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需求大而负担重,故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后天脾胃充养又易失调,则肾精失于填充,这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尚莉丽老师教导我们,对于小儿治病应当3岁以下看指纹,3岁以上膜脉搏。诊治时应有清晰的思路:患儿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发生,应该如何治疗疾病。即先诊断再分析病因病机最后再辨证论治。
三.经方与临床相结合,辨证施治
3.1小儿哮喘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特性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发作时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临床以咳嗽、喘息、气促、胸闷为四大主症,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素问·五脏生成》曰:“咳嗽上气,厥在胸中”,《灵枢·五邪》言:“邪在肺,则……上气喘,汗出”,为最早关于哮喘的记载。哮喘的发病机理为伏痰内停于肺,复遇外邪侵入而发;又由于儿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肺、脾、肾三脏虚弱,卫表不固,痰湿或痰热易内蕴于肺,而成为哮喘的宿根。哮喘发作时,患儿常有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若是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儿童哮喘控制效果不佳,还可能发展为成人哮喘,甚至影响终身。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参与完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之本水源于肾”,若肺、脾、肾一脏功能失司,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痰饮内生,形成“夙根”,引发哮喘。因此,改善儿童肺脾肾不足体质是防治哮喘的重要举措。针对儿童哮喘可用小青龙汤治之。小青龙汤方药中细辛能够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紫苏子能够止咳、化痰、平喘;干姜具有化饮和温肺的作用;陈皮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功效;白芍具有养血及平肝的功效;海蛤壳能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炙麻黄可宣肺平喘、利水退肿;款冬花能够下气和润肺,且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法半夏具有消肿散结、行气开脾以及燥湿化痰作用;桂枝能够化气通阳;苦杏仁具有镇咳、镇痛、平喘并抗炎的作用。
3.2小儿咳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俗称“马脾风”。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风热,使肺气郁闭失于宣肃,小儿肺炎喘嗽的病因以外感邪气为主,“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邪气侵袭皮毛,闭塞玄府,阳气郁闭,肺失宣肃,以成诸症。同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可以用小青龙汤治之。药方中桂枝、炙麻黄为君药,桂枝温阳化气化饮,炙麻黄宣肺理气;细辛、干姜为臣药,共奏温肺化饮之功效,配合桂枝、炙麻黄可发挥散寒之功。芍药、五味子和半夏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联合使用可起到和胃降逆、燥湿化痰、滋肾敛肺的功效。诸药联用共奏“解风寒、复宣降、去水饮”的功效不足”的生理特点是其易患该病的内在因素。该病的病机关键则为肺气郁闭。
3.2小儿感冒
以中医思维去理解小儿感冒病因病机是由于感受风寒、风热、暑湿、时邪等外邪以及小儿正气不足、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神气怯弱,肝气未充,筋脉为盛等内因所致。治之以银翘散方。本方由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淡豆豉、桔梗、芦根、甘草等组成,多为轻清宣散之品。在药物剂型方面,小儿用药多选散剂,以便于服用。散者,散也,因散剂表面积较大,易于分散,且起效较快,在本方则表现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
在讲座结束之时,尚莉丽老师对我们表达了深切的厚望,并且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经典。经典需要我们反复去读,以便更好地认识与记忆。并且要结合临床学会运用。这次尚莉丽老师地讲座十分精彩,老师和蔼可亲热心的回应我们地问题,对我们悉心教导。我们从中学习到的知识会帮助我们日后地学习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