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扬州大学医学部大二的学生,由于大一上学期在县中医医院进行过志愿见习一周的活动,主要负责在医导台指路、带路和帮患者网上挂号等工作,在此期间,我经常去内科门诊帮忙,帮助患者网上挂号和教患者及患者家属使用电子医保码以及带他们去收费台缴费等工作,我发现,在内科门诊,大多数是老年人患者,以及老年人患者对的子女前来就诊拿药,因此,电子医保码的使用就显得很重要和方便,患者子女可以在手机存入患者的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账号或者在自己账号内与父母绑定亲情账号,在缴费时出示患者本人电子医保码进行医保报销。但是大多数来看病和拿药的患者或患者子女不了解这个软件的使用,我在志愿见习的时候经常在门诊帮助患者申请登录账号,而在这个学期末,就觉得可不可以将此当做我的个人实践内容,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电子医保码的功能和登录方法,就会让他们在就医时使用医保报销更方便一些,是就医的流程更顺畅一些,他们就不会因为就医流程繁琐而在脸上总是露出焦急的神色。因此在2025年的暑假。我在自己的家乡——广西钦州灵山县的乡间地头,进行我的电子医保码推广志愿服务:通过自制宣传材料、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们掌握电子医保码的使用方法,让这一便民工具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定制化宣传材料
考虑到农村群众的接受习惯,制作了宣传传单和海报。材料以简洁明了的图文为主,并用方言加以介绍。传单上详细列出电子医保码的三大核心用处:就医结算无需带卡、药店买药扫码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下载APP、注册登录到实名认证、激活使用,每一步都标注了文字示例,并在宣传时加以讲解和上手示范,方便村民们理解查看。

(图为志愿宣传所制作的海报传单。陈思拍摄)
志愿服务中,我重点瞄准老年人和其子女作针对性讲解
老年人:用“唠家常”的方式说明电子医保码的便利,比如“以后去卫生院看病,不用揣着存折和医保卡,手机一亮就能报销”,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让子女帮忙绑定亲情账户。

志愿者给几位老人讲解电子医保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陈思拍摄
老年人子女:老年人大的子女大约也有很多是中年人了,大部分人选择出外务工,有很大一部分对手机的准确操作不熟悉,因此我侧重讲解异地就医功能,结合外出务工村民的需求,演示“在广东打工生病,用电子医保码直接报销”的操作,解答“报销比例会不会变”等疑问。将他们作为“二次传播”的关键力量,详细培训操作细节,鼓励他们回家后帮父母激活使用,绑定亲情账户等,方便自己使用和陪诊和父母复诊拿药等操作时使用。

(志愿者上乡亲家宣传电子医保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陈思拍摄)
实效成果
连日来,走过5个自然村,发放传单100余份,基本路过的小孩大人都发,为多名村民提供讲解服务。不少人从“怕麻烦、不敢用”变成“主动问、试着用”,一位大伯父在学会后笑着说:“现在去医院用这个电子码,以后帮家里老人拿药就方便多了!”看着乡亲们从疑惑到熟练操作的转变,深刻感受到基层服务的意义:把政策讲明白、把便利送上门,就是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在给老人讲解电子医保码和传统医保卡的区别和作用。陈思拍摄)
接下来,我将继续跟进村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电子医保码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便民码”“安心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