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河薪传·曹县答卷” ——黄河故道非遗技艺与红色记忆寻访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
    来源:作者:刘勇冠 王文锦泽/学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黄河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文化瑰宝,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非遗,对于活化文化遗产、彰显中华民族创造力具有深远价值。2025年7月9日至7月12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基辅学院“大河薪传·曹县答卷”实践团走进菏泽曹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的青年们以青春之名踏遍非遗沃土,用实干担当扛起传播黄河文化的重任,矢志让黄河故事传遍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浸润人心。

创意画笔绘非遗,技艺传承助振兴

  凿刻见真功,木龙显神韵,纹饰续文脉。

  7月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菏泽曹县去探寻属于曹县的非遗文化,首站,他们来到了云龙木雕的生产与展示基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见证了似云似龙、似荷似仙的木雕工艺品。

  图为云龙木雕负责人讲解木雕工艺品。刘济睿摄

  随后,实践团去到了曹县有爱共创基地体验汉服产业链条。实践团成员在这里完整体验汉服产业链:从设计师精准切割、智能设备精准刺绣,到直播主播试穿带货。每一步都是汉服非遗走向世界的重要密码。同时,我们实践团的同学们也各自搭配不同风格的衣服,致力于为汉服非遗文化传播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团参观有爱云仓。刘济睿摄

  7月12号,实践团又去到了曹县江米人工作室。实践团成员们在江米人传承人刘彦中的带领下,近距离学习了江米人的制作过程,同时,视觉传达设计的同学们也纷纷展现自己的巧思,将他们的创意带入到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中。

  图为江米人传承人讲解江米人制作过程。刘济睿摄

先烈事迹铸根基,青年接力续荣光

  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力量,高校助力乡村人才培养。

  7月9日,实践团一行先后走进鲁西南烈士陵园、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寻访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在鲁西南烈士陵园,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行礼,聆听抗战时期军民合力抵御外敌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忠勇为民的红色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参观鲁西南烈士陵园。刘济睿摄

  随后,实践团来到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在纪念碑前,由当地老党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思政课”,让团队成员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为当地老党员讲述当年的抗战事迹。刘济睿摄

  最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三村的故事,将这份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基辅学院辅导员胡珊珊在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录制了《铭记三村历史,青年勇担使命》主题团课,激励青年学生在新时代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在非遗传承的沃土上,青年们既触摸到了传统技艺的温度,在红色教育的课堂中,青年们更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赤诚。这既是一次非遗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红色思政课,二者交织相融,让青年们在传承文化中坚定信念,在铭记历史中勇毅前行。

  此次曹县之行,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表示将把实践所得转化为学习动力,让青春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文脉中绽放光彩,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书写青年一代的精彩华章。

  (通讯员 刘勇冠 王文锦泽)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