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追寻八一军魂,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刘孙娅

  2025年6月29日,夏日炎炎,蝉鸣声声,江苏科技大学商学院“赣途追光”实践团队一行人探访南昌中山路380号。绿树掩映间,一座灰色五层建筑肃然矗立——这里便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军史的“第一馆”。

  选择南昌八一纪念馆作为实践地点具有特殊意义。首先,这里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建军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实地参观,可以直观感受革命先辈在白色恐怖下毅然发动武装起义的勇气和决心。其次,纪念馆丰富的文物史料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为系统学习南昌起义历史提供了优质资源。再者,作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这里每年吸引大量参观者,为我们们开展志愿服务、传播红色文化提供了平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深入学习和弘扬八一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年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的:一是系统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二是深刻领会八一精神的时代内涵;三是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赣途追光”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石破天惊》雕塑前。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步枪扳机,生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伟大壮举。队员们驻足凝视,被这震撼的艺术表达深深感染,仿佛穿越时空,重回1927年那个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

  接着,队员们看到馆内一组夫妻烈士雕塑,这座雕塑似乎正无声地诉说着“革命者的浪漫”:二人留学归来后投身革命,在南昌办学传播火种,最终双双殉国。泛黄的书信字迹斑驳,却字字铿锵:“枪炮声是婚礼的乐章,战场是爱情的殿堂”。据统计,青原区1446名烈士牺牲于三次反“围剿”,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以青春血肉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

  随后,队员们来到二楼展厅,这里实景复刻了“井冈山之路”:阶梯铺作山石状,两侧绘满井冈山风光,象征起义军转战井冈山的战略转折。蜡像群生动再现军民同心场景——百姓为战士编草鞋、送干粮,印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永恒誓言。正如展墙所书:“为着苏维埃流血,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场景复原地 林思洁摄

       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末尾,“赣途追光”实践团队一行人驻足于纪念墙前陷入沉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军人,但依旧可以学习军人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新时代青年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雕塑墙 林思洁 摄

    走出纪念馆,中山路车水马龙。回望那灰色小楼,耳畔似有军号嘹亮——它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未来的灯塔:英雄志在千秋业,红色峥嵘路正长。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追寻八一军魂,传承红色基因
  • 2025年6月29日,江苏科技大学商学院“赣途追光”实践队一行人走进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以史为鉴,学习践行
  • 2025-08-03
  • 探寻黄河文脉,践行青春担当
  •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小青”一一“碧浪护河清,金堤守黄魂”志愿服务队于7月2日前往黄河花园口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
  • 2025-08-0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