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励心 惠民笃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怀化市沅陵县实践基地再度开展了“触摸文脉,志愿同行”的主题教育振兴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化身文化桥梁,以创新方式激活历史遗存,提升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为在地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传播注入新鲜动能。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将视角聚焦于沅陵多元的历史断面。他们不仅研习了战国“黔中郡”青铜编钟蕴含的音律密码,更深入探究了元代釉里红瓷在沅水流域的独特烧造技艺;从清代沅水纤夫石刻中解读航运的艰辛史诗,到近代地方商帮留下的契约文书里管窥商贸的智慧。志愿者们致力于将晦涩的史料转化为生动的叙事,让沉睡的文物在当代语境中“开口说话”。
此外,结合沅陵深厚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团队开发了新颖的阐释方式。他们将明清时期“苗疆边墙”(南长城)的防御体系与当地苗族迁徙史、民俗信仰巧妙联结;现场展示了省级非遗项目——沅陵传统黑陶制作中“窑变”技艺的神奇魅力;更通过精心编排,用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和侗锦的绚丽纹样,立体呈现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生动文化图景。
此次志愿行动,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实践,更是青年学子自我锤炼的课堂。为精准传递沅陵文脉的精髓,促进团成员们接受了系统的岗前培训,从文物知识梳理、讲解技巧打磨,到方言俚语的辨识学习,力求在专业与亲和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他们反复试讲、相互评鉴,甚至模拟不同年龄层游客的提问场景。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们不仅深化了对沅陵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显著提升了沟通表达、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实现了服务乡村与自我成长的双向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