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当岐黄之术遇见信息科技
作为医药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专业所学服务社会。2025年6月,在团委"一院一品"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党群互助友爱,爱心志愿实践”志愿服务队。"我们的专业特色就是医药与信息的交叉融合,这次实践要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科技魅力,在互动中传承中医药文化。"指导老师徐伟在动员会上的话让我们明确了方向。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选择了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王圩社居委作为实践地。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暑假期间,孩子们最缺的就是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
二、实践:打造"三位一体"智慧课堂
(一)结合实际,欲教于学
首先在志愿教学前期,通过对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考虑,以及对于课堂积极性的考虑,我们生成的极具趣味性以及动手能力的课表:既有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古典诗词教学以及数学教学,也有助于青少年儿童对于世界以及自我保护的教学课程,例如走进地理,自我保护等等,同时对于7-10岁儿童最为喜欢的手工课程,我们选择了折纸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扎染,在学中传承,在传承中学习新的知识。
图一 教学日常
(二)数据“慧”健康
同时对于志愿参加教学活动的儿童,保护日常安全以及签到则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早上的点到签到,上下学是否安全到家,通过数据记录日常情况,为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走进科学,更要走近科学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现代化时代而言,不仅仅要在手机屏幕前去学习到新的知识,对于青少年而言这是最为宝贵以及珍贵的时光,于是在为期15天的教学活动最后一天,我们选择走进安徽科技馆,让大家走近科学,亲眼去目睹,亲手去操作了解到那些离我们看似很远却却无处不在的知识。
图二 科技馆参观
四、感悟:在服务中成长
队长在总结会上说:"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医药信息工程'这个专业的社会价值。当看到孩子们用我们教的数据分析方法找出自己挑食的问题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图三 结课合影
五、展望:让爱心持续传递
下一步,我们将:
1、优化"云上岐黄"在线课程体系
2、推进与附属医院的儿童健康数据研究合作
3、建立"学长制"跟踪辅导机制
结语:15天的实践短暂却充实,我们用专业所长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科技与文化的种子。这不仅是服务社会的责任践行,更是青春价值的生动诠释。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医药信息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技术更有温度,让传承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