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里的节气韵律——大学生与萌娃的夏日文化奇遇
——“青苗育穗,筑梦同行”社会服务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纪实
7月盛夏,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苗育穗,筑梦同行”社会服务实践团走进沙坪坝区凤凰山社区“微型少年宫”,为孩子们带来以“节气探秘·小暑之韵”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课堂。团队依托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结合英语表达与跨文化视角,设计了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系列活动。
在“24节气的由来”板块,志愿者以“中国第五大发明”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向孩子们讲解古人观测太阳运行制定历法的智慧,并用英语关键词标注“立春”“夏至”等节气名称,让传统文化与外语学习巧妙融合。当讲到“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节气歌时,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用中英双语跟读,稚嫩的童声与朗朗的歌谣在教室里回荡。
(课堂现场 实践团成员曹雨萌供图)
深耕民俗情:小暑文化共传承
围绕小暑节气,团队精心设计了“民俗故事”与实践体验环节。志愿者讲述“荷花生日”的传说时,结合江南赏荷祈福的习俗,引导孩子们用英语描述荷花的形态与寓意。实践团成员还特别设计了“节气快问快答”趣味竞赛,通过“哪个节气最热要喝凉茶?”“小暑时荷花过什么节日?”等问题,以积分奖励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传统文化知识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快问快答”活动环节 实践团成员蒋昕益供图)
外语赋能:跨文化传播显特色
作为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本次活动突出“外语+传统文化”的创新模式。在讲解二十四节气分类时,志愿者用英语介绍“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天文意义与农业价值;在民俗故事环节,将“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典故以中英双语绘本形式呈现,帮助孩子们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团队还设计了“节气英语角”,带领孩子们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气习俗。“I like eating dumplings in Winter Solstice to keep warm!”(我喜欢在冬至吃饺子保暖!)一位小朋友用刚学会的表达分享道。
(小朋友英语分享 实践团成员蒋昕益供图)
筑梦同行:实践育人共成长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气文化的魅力,也让实践团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活动尾声,孩子们将绘制的节气手工作品送给志愿者,画面中鲜艳的荷花与稚嫩的英文标注相映成趣。实践团成员王楚舒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外语赋能传统文化”为方向,走进更多社区与乡村,让节气智慧与文化自信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合影 实践团成员曹雨萌供图)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