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步履丈量古寨新景,专业镜头定格山水生金
——华中农业大学实践队赴恩施二官寨探索生态文旅融合新路径
为深挖乡村生态文旅潜能,赋能乡村振兴战略,7月1日至2日,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队一行8名学生,深入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古村落,开展以“自然景观赋能旅游业升级”为主题的暑期实践。团队通过生态资源考察、文旅发展调研、政府对话及新媒体传播等形式,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山水为卷:自然奇观与文化特色筑就旅游基底
二官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的小溪、旧铺两大自然古寨,作为古巴蜀盐道要冲,完好保留着极具土家特色的吊脚楼群。两条河流在此交汇成“Y”字形,经官渡河、马鹿河汇入乌江,沿途风光旖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亟待挖掘助力。
据了解,当地曾面临人畜混居、畜禽散养,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污水横流等问题,但当实践团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却发现这里地面整洁,柴草堆放井然有序,溪流清澈见底,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的混乱场景。

实践项目成立初期实践团了解到二官寨古村落保护很好,到达当地后便后立刻动身前往调查二官寨古村落现状。团队聚焦土家族特色吊脚楼建筑群,从建筑结构、修缮保护等多角度进行高清拍摄,留存珍贵影像资料。吊脚楼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实践团希望通过影像让更多人了解这份文化遗产。
实践团向村民询问后前往二官寨瀑布进行生态考察与旅游资源评估。此处还没完全开发,路比较原始,但是沿途环境保护得非常好。路上很少看到垃圾,隔一段路就有垃圾桶,各处都有标语提醒游客保护环境垃圾入桶,可以看出管理用心。沿途风光如画,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茂密的树林中,各种动植物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青春赋能:书写古寨振兴新篇
实践团师生通过亲身调研以及与当地居民沟通,深刻了解到了二官寨的发展困境——尽管本身旅游资源丰富,近年乡村治理优化,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道路条件复杂等条件限制了其旅游业的发展。二官寨地处恩施深山之中,蜿蜒的山路和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如同无形的屏障,将这座拥有独特魅力的古寨与外界繁华阻隔。游客想要抵达这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增加了旅游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使得许多潜在游客望而却步,因此导致了该地在外界的曝光度、宣传力度严重不足,除当地居民之外,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与独特景致尚未被更多游客及公众所熟知。
为解决当前困境,实践团师生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组织能力,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推广行动。他们深入二官寨的每一个角落,收集整理素材,用镜头捕捉古寨的独特魅力,用文字记录古寨的动人故事。通过撰写新闻稿,发布推文,剪辑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二官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努力扩大其在社交媒体的知名度,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自然风光,感受乡土魅力。实践团的师生们用切实行动为古寨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当青春脚步穿梭于百年吊脚楼,当无人机掠过翡翠般的溪谷,二官寨的山水故事正被赋予新的注解:这里的每一道飞瀑、每一缕炊烟,都在见证青年智慧与自然馈赠共同谱写的振兴诗篇。
(审核:徐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