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7月5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善水书院“核光启梦”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以实地探访、重走征程、重温誓言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延续长征精神,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长征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励青年学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寻迹:感悟革命初心

图为指导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长征路线。郎一凡供图
在何家冲长征纪念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斑驳的砖墙上仍保留着当年的痕迹,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在纪念馆中,一幅巨大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格外醒目。指导老师结合长征路线图与历史文物,讲述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转战千里会师中央红军的历程。斑驳的历史照片与破损的行军装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铁心跟党走”的忠诚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同学们驻足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褪色的军装、磨损的草鞋、锈迹斑斑的搪瓷碗......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水壶,壶身上刻着"革命到底"四个字。文物无言,精神永存。看着展柜里泛黄的家书、破损的党证,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革命先辈"铁心跟党走"的忠诚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
二、赓续:传承奋斗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重走长征路。郎一凡供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践团成员沿着先辈足迹重走长征路。崎岖的山路上,碎石与荆棘密布,但青春的脚步始终坚定有力。行进中,团队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歌声回荡山谷,将对先烈的追思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步征程。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同学们将对先烈的追思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步征程。走完全程时,有同学的脚已磨出了泡,但她坚定地说:“这血泡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勋章’。”
三、宣誓:凝聚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郎一凡供图
实践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何家冲的标志性景观——千年银杏树下。这棵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树,曾见证红二十五军将士的铮铮誓言。如今在树下,实践团成员面向团旗庄严列队,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誓言如火焰般激荡,惊起树梢的群鸟。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长征精神的践行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合照。郎一凡供图
此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子赴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通过现场观摩历史文物、听取史料讲解、参与情景再现等方式,参与者得以在历史情境与现实观察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系统梳理历史脉络,深入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实践。基于对长征历程等革命传统的学习,参与者探讨了将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等精神特质,转化为应对当代挑战、投身社会实践的具体路径。书院相关负责人也指出,此类实践能促使青年学子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从而在学业、职业与社会服务等层面,主动贡献其知识技能与创新力量,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