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医路黔行”实践团的一员,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荔波县甲良卫生院,这段经历让我对基层医疗工作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也深受触动。
踏入卫生院,首先感受到的是整洁有序的环境。虽然规模不算大,但诊室、药房、治疗室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医疗器械摆放整齐,医护人员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各个区域,耐心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村民。这与我想象中偏远地区卫生院可能存在的“简陋杂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感受到当地对基层医疗环境改善的重视。
在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我更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与坚守。甲良镇周边村落分散,不少村民居住在山区,交通不便,医护人员常常需要上门问诊,有时单程就要走几小时山路。但他们谈及这些时,语气中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对村民健康的牵挂——“山里老人腿脚不好,我们多跑点路,他们就能少受点罪”。这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责任感,让我十分敬佩。
同时,我也看到了基层医疗的进步。卫生院不仅能处理常见的小病小痛,还配备了基础的检验设备,能开展血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查,基本满足了村民的日常就医需求。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得很扎实,医护人员对负责片区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从慢性病管理到健康宣教,全方位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不过,参观中也能感受到基层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高端医疗设备的缺乏、专科人才的短缺等,这些都制约着卫生院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但即便如此,甲良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依然在用有限的资源,尽最大努力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离开时,我深深觉得,基层卫生院是守护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而坚守在这里的医护人员,正是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担当。这次参观让我明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投入,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基层医护人员的奉献。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与铭记。
接着我们在甲良镇开展了义诊服务,为村民们免费发放常用药。从筹备到开展,再到结束后的复盘,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收获颇丰,也对“医者仁心”和“基层需求”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活动当天,前来问诊的群众比预想中更多。从清晨开始,诊台前就排起了长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抱着孩子的母亲,还有特意从邻村赶来的村民。他们脸上带着对健康的期盼,眼神里满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明白了义诊的意义——它不仅是为群众提供免费诊疗的服务,更是在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医疗资源触达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甲良镇多山,部分村寨距离镇卫生院较远,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不便。一位患有严重关节炎的奶奶说:“去县医院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我这腿走不了远路,只能忍着。”许多慢性病患者因无法定期复诊,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在义诊中发现,不少村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缺乏认知,有人甚至从未测过血压。义诊中我们给老人测量了血压并且了解他们的一些基础病,为他们免费发放了相关药品,并且告诉村民们平时要注意健康饮食,合理休息。当然,义诊也让我看到了一些现实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的群众健康意识仍需提升,一些慢性病因为缺乏定期监测而加重;基层医疗资源的长期供给,仅靠短期义诊远远不够。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建设,培养乡村医生,因为这才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长久之策。
这次甲良镇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与情怀。村民们的笑容和感谢,让我更加坚定投身医疗事业的信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力量关注山区医疗,让健康福祉真正惠及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