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废换绿,低碳同行——安徽中医药大学"绿色当铺"活动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五月的校园总是充满生机,2025年5月24日这天,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北宿舍区格外热闹。清晨的阳光洒在整齐排列的多肉盆栽上,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绿植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师生们招手。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当铺"活动,大学生人与自然协会的同学们用创意和热情,为校园环保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的设计充满巧思。不同于传统当铺的铜钱算盘,这里的"货币"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叠得整整齐齐的快递纸箱、清洗干净的饮料瓶、压扁的易拉罐......这些平时被随手丢弃的物品,此刻都成了可以兑换心仪礼品的"宝贝"。协会成员们精心设计了一套积分兑换系统,参与者只需要将带来的可回收物分类称重,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然后用这些积分自由挑选货架上的绿植或环保袋。这种新颖的形式立刻吸引了大量同学驻足参与,活动开始不到一小时,兑换处就排起了长队。

  文学院的小张同学抱着一盆刚兑换的熊童子多肉,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这些快递盒在宿舍堆了好久,一直想扔又觉得可惜。现在不仅能清理空间,还能换到这么可爱的多肉植物,放在书桌上每天看着心情都会变好。"她轻轻抚摸着肉嘟嘟的叶片,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真的为环保做了点实事,这种成就感是看多少宣传海报都比不了的。"像小张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活动现场不时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和笑声。

  穿梭在人群中的"绿马甲"志愿者们可能是最忙碌的一群人。他们不仅要耐心解答参与者的各种疑问,指导大家正确分类投放,还要及时补充兑换物品,维持现场秩序。志愿者队长小李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但眼神依然明亮:"看到这么多同学积极参与,再累也值得。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同学不仅自己来,还叫上了室友一起,有的甚至专门去校园里捡拾被丢弃的瓶子拿来兑换。"这种自发性的环保行为,正是活动组织者最希望看到的。

图为志愿者们收拾废品

图为收到的废品数目庞大

  活动现场的一角,几位志愿者正在用实物演示垃圾分类的要领。"同学们注意看,这种铝制易拉罐和铁罐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回收处理的方式完全不同。"志愿者小王拿起两个罐子详细讲解,"铝罐轻且不易生锈,可以无限次回收;铁罐较重,需要单独处理。"这样生动的现场教学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大家纷纷表示原来垃圾分类还有这么多学问,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

  随着正午时分的到来,活动达到了高潮。收集区已经堆满了十几个大纸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同学们带来的各类可回收物。负责称重记录的同学忙得额头冒汗,但手上的工作一刻不停。"完全超出预期!"活动负责人看着统计表感叹,"原计划收集100公斤,现在才过去三小时就已经超过200公斤了。"这样的热情让组织者既惊喜又感动,他们临时决定延长活动时间,并紧急调拨了备用物资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这场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是人与自然协会同学们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联系赞助商筹集兑换物品,再到设计宣传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协会指导老师回忆道:"最初提出'绿色当铺'这个想法时,大家都觉得太大胆,担心没人参与。但同学们坚持认为,只有创新形式才能真正打动同龄人。"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

  活动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当天的热闹场面。后续的跟踪调查显示,参与过活动的同学中,有超过80%的人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可回收物,近70%的人减少了使用一次性产品的频率。更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同学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活动感受,带动了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校园环卫处的老师也反馈,活动后宿舍区的可回收物明显减少,垃圾分类的正确率显著提高。

  这场活动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它带给参与者的思想转变上。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亲身体验,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的含义。当看到自己带来的废品被整齐分类,想象它们将被重新加工成新的产品时,那种参与环保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远比被动接受说教来得深刻而持久。

  "绿色当铺"的余温还未散去,人与自然协会的同学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他们计划将这个活动常态化,每月定期举办;同时开发线上预约系统,让回收更加便捷;还准备成立校园环保基金,支持更多创新项目的实施。协会会长说:"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让环保不再是一时的热潮,而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图为现场排队人数

图为交换废品得来的绿色植物

图为现场登记领取绿植

  夕阳西下,活动渐渐落下帷幕。志愿者们开始整理现场,清点物资。看着满载而归的回收车和同学们手中生机勃勃的绿植,组织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天,他们不仅回收了数百公斤的可再生资源,更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这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我们的地球带来更多绿意和希望。

  这场发生在校园一隅的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温暖的互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环保不需要豪言壮语,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点滴积累也能汇聚成河。当废品遇见绿意,当理念转化为行动,我们离绿色校园、美丽中国的梦想就更近了一步。

作者:李梓洋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稻花香里说丰年 生态课堂润童心
  • 稻花香里说丰年 生态课堂润童心
  • 7月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砺心·惠民笃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益阳市安化县实践基地为乡村学子带来了一堂以“奇妙的农
  • 07-1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