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上午,西南大学“育见·綦江”志愿服务实践队在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大石壁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小常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参与,欢声笑语不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和实操演练,志愿者们成功将专业的急救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了宝贵的生命安全技能。
·寓教于乐,急救知识“活”起来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抢椅子游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欢快地绕着凳子奔跑,在音乐停止时争相抢坐,没抢到的小朋友也不气馁,反而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急救知识学习,原本可能枯燥的急救培训在游戏中变得充满吸引力。
(孩子们在玩抢凳子游戏 供图李雪)
·情景模拟,急救知识“用”起来 在“扭伤急救情景模拟”环节,小朋友们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上次扭伤脚踝后,妈妈就给我揉了好久,原来这样是不对的!”志愿者随即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惊叹声。基本学习完成后当志愿者提问“扭伤后应该怎么做”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不能揉!”“要冰敷!”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孩子们在演示脚扭伤如何包扎 供图刘晶晶)
在“擦伤急救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小组合作包扎伤口时,小朋友们配合默契,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讨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包扎方法。完成包扎的小朋友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孩子展示自己的包扎成果 供图李清)
·情感引导,急救知识“细”起来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积极反应超出了志愿者们的预期。在“急救”环节中,小朋友们互相鼓励,即使面对较为复杂的包扎也不肯放弃。有的小朋友感叹救人的不容易,想要更加努力的掌握急救知识。有的小朋友不仅认真操作,还会轻声安慰“伤员”,“别怕,我帮你包扎,很快就不疼了”。这种自然而然的、纯真的关怀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合照 供图李清)
本次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不仅让急救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种子。团队也计划将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和学校,希望让更多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