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学子三下乡:解码清明上河园,讲好宋韵文化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学子三下乡:解码清明上河园,讲好宋韵文化故事
  
  近日,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实践团队奔赴开封清明上河园,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挖掘清明上河园承载的宋韵文化,经展馆专业培训后,化身志愿讲解员,为游客讲述宋代市井生活与历史文化,以青春力量激活文化传承新活力。
  
  初访:触摸宋韵文化脉络
  
  7月中旬,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实践团队踏入清明上河园。作为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的文化主题园区,这里浓缩着宋代建筑、商贸、民俗等多元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学习讲解,让宋韵文化‘活’在当下,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读懂历史、服务社会。”团队指导老师介绍活动初衷。
  
  在清明上河园展馆,成员们跟随专业讲解员穿梭于历史场景。从宋代汴河漕运的繁荣,到市井街巷的百态,从官瓷、汴绣等非遗技艺,到勾栏瓦舍的娱乐生活,一件件展品、一处处复原场景,勾勒出北宋都城的繁华图卷。“以前读《清明上河图》只觉画面热闹,亲身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才懂它是一部鲜活的宋代社会‘百科全书’。”实践团队成员张同学感慨。
  
  进阶:从文化学习者到传播者
  
  经过系统培训,实践团队迎来关键任务——以志愿讲解员身份为游客导览。初次登台的成员王同学,面对熙攘游客,既紧张又期待:“担心讲不好宋代故事,辜负这份文化传承的责任。”但当看到游客眼中的好奇,她迅速调整状态,从虹桥的建筑智慧讲起,“宋代虹桥不用一钉一铆,靠木梁穿插咬合,这是古人的工程奇迹,也见证汴河漕运的繁忙……”生动讲解让游客驻足聆听,互动中,王同学的信心逐渐增强。
  
  讲解过程里,团队成员不断打磨内容。遇到对宋代服饰感兴趣的游客,结合园内古装演艺,讲解褙子、襕衫的形制与礼仪;面对研学学生,用趣味故事串联宋代科举、商贸知识。“有小朋友听完问‘宋代也有外卖吗’,我就讲《清明上河图》里的‘脚店’(类似餐饮店),说古人也有‘送餐’服务,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记住了宋代市井生活。”成员李同学分享道,这种贴近生活的讲解,让文化知识更易被接受。
  
  传承:让宋韵文化“可感可知”
  
  志愿讲解中,团队注重让宋韵文化“可感可知”。在民俗街展区,成员们结合皮影、木偶等非遗展演,讲解宋代百戏传承;在官瓷展馆,联系宋代审美与现代设计,阐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游客陈女士听完讲解后说:“原本以为清明上河园只是看景,没想到能了解这么多宋代文化,这些大学生讲解得有意思、有深度!”
  
  除了讲解,团队还通过观察游客反馈,总结文化传播规律。发现年轻游客对宋代科技、文创更关注,中老年游客偏爱历史故事与非遗技艺,后续讲解便针对性调整。“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而是用当代人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让古老文化‘出圈’。”团队成员赵同学说,这是实践中领悟的重要道理。
  
  感悟:青春赋能文化传承
  
  随着实践深入,团队成员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愈发深刻。“清明上河园是宋韵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我们的讲解,就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成员孙同学表示,从最初对宋代文化的懵懂,到能熟练讲述历史故事、解答游客疑问,自身成长与文化传播同步推进。
  
  此次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学子在清明上河园的“三下乡”实践,以文化为魂、以讲解为翼,让宋韵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未来,他们将继续深耕文化实践,用青春声音讲好历史故事,让更多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讯员申佳卉)
作者:申佳卉 来源:郑州大学国际学院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衡阳师范学院"她力量"三赴明德小学:趣味教学点燃乡村课堂,周边学校闻声共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