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世承书院“苍洱循迹承古韵,云岭访俗绘新篇”实践团赴兰坪县采访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 邹晓文、蒋宁)7月4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书院“苍洱循迹承古韵,云岭访俗绘新篇”暑期调研团赴云南省兰坪县,专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长秀,深入调研普米族歌舞乐传承现状。

  廿三载公益传承,扎根村寨守根脉

  受环境影响与文化熏陶,李长秀从小便热爱普米族的传统舞乐,并掌握了精湛的舞乐技艺。2002年,李长秀加入“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致力于传承并弘扬濒危民族技艺。她介绍,小组最初由音乐人陈哲推动成立,23年来以公益形式传授羊头琴、口弦、搓蹉舞(国家级非遗)等技艺。“起初全凭热爱,后来成了责任。”她坦言传承之路不易,其重要挑战便在于小组缺少收入与资金支持。传承人的年度补贴有限,难以兼顾生计与传承工作,项目资金也得不到长期保障。

  非遗走进校园,激活传统新生态

  为应对村寨“空心化”问题带来的挑战,小组自2019年起走进兰坪各所学校,面向广大中小学生表演传统民族舞乐。李长秀曾在兰坪9所中小学开展非遗课,教学生学习羊头琴、搓蹉舞。她强调,创新是留住年轻人的关键。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院展演中,她发挥创新思维,带领团队改编口弦独奏为多声部合奏,获得了展演金奖。“传承要保留古老根基,但必须结合时代创新。”

  呼吁社会合力,共护文化多元

  针对现状,她呼吁双轨支持——一是扩大展演平台,“让世界看见普米文化”;二是强化资金保障,“需政策与企业长期帮扶”。她特别感谢高校团队的关注与支持:“非遗传承要靠全社会,大学生记录传播就是支持!”她计划利用寒暑假开设公益培训班,并借此寻找合适的新一代传承人。对于未来,李长秀充满了期待,她相信在国家支持与社会合力下,非遗传承将不断向好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此次采访,调研团了了普米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积累了民族非遗文化保护研究的宝贵经验。李长秀的坚守印证:“守住文化根脉,既需传承人初心,更需制度性护航。”

作者:邹晓文、蒋宁 来源:邹晓文、蒋宁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北医药学院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队开展“生命之源·安全护航”主题活动
  • 湖科大硕博科技服务团踏遍冷江山野 以科技之笔答好乡村振兴“安全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