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厦门工学院 “漆彩福韵・非遗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州,开展大漆文化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参观博物馆、问卷调查及居民访谈等方式,探寻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底蕴与传承现状,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走进沈绍安博物馆,感受非遗匠心
上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三坊七巷的沈绍安博物馆,近距离观摩馆内陈列的精美脱胎漆器。从原材料的严苛筛选到数十道工序的匠心打磨,每一件展品都展现了福州脱胎漆器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工艺细节,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背后匠人的智慧与坚守,为后续调研奠定了扎实基础。
街头调研倾听民意,探索文化传播新方向
下午,团队分组前往鼓楼区三坊七巷及周边公园,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了解民众对大漆文化的认知与态度。调研发现,尽管部分居民对大漆工艺较为陌生,但许多人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受访居民表示:“这些传统工艺品很美,但平时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希望有更多渠道能让我们了解和体验。”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疑问,并积极宣传大漆文化,架起了非遗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践行青春使命,助力非遗传承
本次调研不仅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的一手数据,更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实践队队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人关注大漆文化,为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接下来,团队将走访福州漆艺工坊,亲身体验制作工艺,进一步探索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传播路径。
(“漆彩福韵・非遗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