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生团队赴巴中市巴州区红军石刻标语原址开展实地考察
为深入挖掘红军石刻标语承载的革命记忆,探寻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活化路径,2025年2月8日至18日,四川大学石铭丹心团队前往四川省巴中市,深入巴州区平梁镇、枣林镇、清江镇、三江镇、鼎山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为本团队“红军标语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陕苏区现存2000余处创作于1933至1935年期间的红军石刻标语,见证着中国革命史上的独特宣传智慧。其中,2013 年,国务院将巴中红军石刻标语群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合并,巴州区共有6处。
在巴州区平梁镇阳岭村,团队成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翻山越岭,穿过古老的清代石桥,驻足马家河畔与铜铃碑前,瞻仰石碑上镌刻的一句句红军标语,如“鸦片烟有毒,对穷人有伤害,工农要坚决戒烟”,感悟革命先辈宣传工作的独特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在巴州区平梁镇马家河进行实地考察 王子轩摄
图为团队成员环视平梁镇马家河红军石刻标语碑 王子轩摄
在巴州区枣林镇灵山博物馆上,团队成员参观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部,并与枣林镇文化站站长、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枣林镇锅口垭红军石刻标语的保护现状与现实问题,聆听当地的红军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在枣林镇灵山博物馆的合影 王子轩摄
在巴州区清江镇,团队成员在文化站站长的陪同下参访了清江镇禹王宫以及另外两处红军石刻标语原址。清江镇文化站站长指出,过去这里曾是巴州区连接通江县的步行要道,来往民众都知晓此地的红军石刻标语。
图为团队成员在巴州区清江镇禹王宫红军石刻标语原址 王子轩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巴州区清江镇清泉岩红军石刻标语原址 王子轩摄
在巴州区三江镇,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民主村干部、村民面对面畅谈当地代代相传的红军故事。村民深情回忆道,听长辈们讲述,过去这里常有军队经过,但唯有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真正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爱戴。民主村回龙寨红军石刻标语位于前寨门,曾是三江镇与回龙山的必经之地,见证了红军在此宣传革命思想、动员群众的峥嵘岁月。
图为团队成员在巴州区三江镇回龙寨红军石刻标语原址 王子轩摄
在巴州区鼎山镇黄梁村,在当地文化站站长、村支书等的陪同下,团队一行来到了卡门坡红军石刻标语原址。因其地处崖壁,面临风吹雨蚀,当地特意为其修建了石檐以延缓其风化速度。村支书指出,当地专门修建了村史馆,收集各种反映革命历史的物证,守护好革命记忆。
图为卡门坡红军石刻标语原址(石刻记载内容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一切是维护穷人,维护士兵,坚决打那些振穷人的人刘湘杨森) 王子轩摄
此次调研中,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口述史采集、影像收集和与文物部门对话,系统梳理了巴州区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军石刻标语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顺利推动了团队“红色标语行”的进程,更为后续进一步的保护与活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承前启后,继续深耕红军石刻标语研究,让川陕革命老区富蕴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供稿人:苟鑫、赵温欣、余家沂、王子轩、王华玲、樊一序、陈培鑫、王晓玮、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