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2月19日,广西师范大学“语说石韵”实践团队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深入探寻全民全域研学背景下桂林石刻诗歌文化的传播路径,力求挖掘其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在桂海碑林博物馆内,实践团队与讲解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当被问及当地相关部门或民间组织对桂林石刻的宣传保护措施时,讲解员介绍道:“我们博物馆会不定期举办石刻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办讲座,还会进市区宣传桂林石刻保护条例,也会提供拓片体验。” 对于石刻文化与其他活动的结合,讲解员提到在世界博物馆日“518”等节点,会依据不同主题在博物馆各展馆举办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并非局限于校园讲座。据了解,这些活动涵盖小中高各类学校,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研学活动方面,讲解员表示:“我们会在公众号发布信息招募学生参加夏令营等研学活动,时长约为一周或五天,期间会在本博物馆及其他博物馆开展研学。” 谈及桂林石刻在研学路径上的传播效果,讲解员满怀信心地说:“小朋友们来参观收获很大,这里石刻集中,视觉冲击强烈,能让他们了解石刻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也有助于培养文明参观的习惯。”针对小朋友可能难以理解石刻文化内涵的问题,讲解员强调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讲解员会“因人施讲、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众了解石刻文化。

图为队员与讲解员进行交流
不仅如此,桂海碑林的保安叔叔也为团队提供了独特视角。他指出此地因交通便利且临近七星公园,成为游客了解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选择,但近年来游客数量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少。他认为“虽然保安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安全,防止游客破坏石刻,但他也希望年轻人能多了解桂林历史文化”。更宝贵的是,他还提及此处曾接待过胡锦涛主席、王岐山副主席等重要人物,还有如《龙图梅公瘴说》《世节堂》等石刻可供社会各界参观学习廉洁、廉政文化。此外,他还透露桂林市戏剧学院常在此拍摄古装戏,且广西电视台播放桂林山水画面时也会出现此地背景,侧面反映了桂海碑林的文化影响力。

图为队员与保安叔叔进行交流
在行程尾声时,实践团队还遇到了两位 67 岁的外地游客。据介绍,他们原本冲着桂林自然景观而来,却惊喜于这里厚重的历史景观,表示“到一个地方去,要看看博物馆、看古迹,多了解历史”,并且认为桂海碑等林是认识桂林历史的好去处。当队员们询问博物馆的改良意见时,女士对颜真卿字碑的真伪说明提出建议,男士则对逍遥楼碑的情况表示提供意见。队员还热情地向他们推荐了榕湖、甑皮岩博物馆、桂林博物馆等景点。在陪同游客参观龙隐岩后,团队进一步了解到游客对桂林石刻文化的深刻印象与浓厚兴趣。
此次广西师范大学“语说石韵”实践团队的桂海碑林之行,全面深入地调研了桂林石刻诗歌文化在当下的传播现状,收集了各方宝贵意见,为后续探索更有效的传播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推动桂林石刻诗歌文化在全民全域研学背景下的广泛传播与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