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在南京宁海中学高三(7)班的教室内热闹非凡。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沂水春帆”宣讲队成员,带着沂蒙老区的红色故事,走进这所历史悠久的高中,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宣讲:让沂蒙精神“活”起来
“同学们,提到沂蒙山,你们会想到什么?”宣讲一开始,宣讲员就用一个问题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革命老区!”“红嫂!”“沂蒙精神!”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回应。“没错,沂蒙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今天,我想带大家认识一位特殊的‘红嫂’——明德英。”宣讲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明德英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自己的乳汁救治八路军伤员的感人故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明德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她当时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吗?”宣讲员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一位同学举手说道:“我觉得,她不仅勇敢,更有一颗无私的心。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活伤员,这种精神太伟大了!”宣讲员点点头,继续说道:“是的,沂蒙精神的核心就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支持革命,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互动:让红色基因“动”起来
宣讲过程中,宣讲员不仅讲述故事,还通过互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沂蒙精神。“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沂蒙山区,有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这体现了沂蒙人民怎样的情怀?”“无私奉献!”“家国情怀!”同学们的回答此起彼伏。“说得太好了!”宣讲员赞许道,“沂蒙精神不仅仅是历史,它更是一种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呢?”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另一位同学补充道:“我们还要学习沂蒙人民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
宣讲员的宣讲,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沂蒙历史,更激发了他们对沂蒙精神的思考和认同。
体验: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宣讲结束后,宣讲员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沂蒙剪纸。“沂蒙剪纸是沂蒙地区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承载着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明一边讲解,一边展示剪纸作品。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剪刀和红纸,开始尝试剪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形象。“老师,这个花瓣怎么剪?”“老师,我剪得怎么样?”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向小明请教。“大家剪得都很棒!剪纸需要耐心和细心,就像传承沂蒙精神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小明一边指导,一边鼓励同学们。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剪纸,太有趣了!”“我剪的是‘红嫂’,我要把它带回家,和家人分享今天的故事。”
传承:让红色故事“传”下去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宁海中学的同学们了解了沂蒙历史,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受感动。”一位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说道,“以前我只在课本上看到过沂蒙精神,今天听了学姐的宣讲,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我要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宣讲员也表示:“作为一名宣讲员,我的使命就是讲好沂蒙故事,传播沂蒙精神。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地听讲、积极地互动,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相信,沂蒙精神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沂蒙精神的种子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这颗种子将不断生长,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