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吉林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山东省临沭县西朱崔村,了解非遗柳编的产业化情况。据了解,临沭柳编已经走进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20多亿元。顺口溜“一把锥子一把剪,不用晒头不晒脸,马扎一坐就挣钱,挣钱还是挣美元” 生动表现了临沭柳编带给老百姓的实惠。如今,许多像西朱崔村这样的村庄已经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成熟产业链,共同汇聚成临沭乡村振兴路上的经济链、富民链。

新春伊始,工产的工人们正在加紧作业,整理柳编需要的柳条,为新一年的生产打下基础,做好准备。西朱崔村的柳编用的是杞柳,这种柳条发条率高,有韧性,是很好的编织材料,可以一次种植多年收条,效益较高。

加工场内,正在编织的工人干劲十足,柳条在他们手里仿佛被施了魔法,“百转千回”织成一个个精美的收纳筐。谈起柳编,阿姨们笑着说:“在加工厂里编织不仅能赚钱,而且时间自由,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孩子。”

看着阿姨们利落的编织手法,团队成员也跃跃欲试。在阿姨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柳编体验”。“柳条和柳条之间要收紧,不要着急”,在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顺利完成了一根柳条的编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未来,临沭县将紧抓柳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