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归巢·情暖家乡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社会对青年人才培养愈发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连接青年与家乡发展的重要桥梁。“青春进基层,携手‘返家乡’”等主题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更能为家乡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域特色的地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本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关爱孤寡老人、辅导儿童学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成长,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龙岩学院学子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和促进家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意义: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促进其全面发展。从家乡发展角度出发,能为永定区更好地利用大学生资源,推动地方建设提供思路,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人才回流。
调研方法
(一)访谈调查
选取部分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活动组织负责人、服务对象(孤寡老人、儿童家长等)进行访谈。对学生主要了解其参与活动的感受、收获及建议;对组织负责人询问活动策划、组织过程及面临的挑战;对服务对象了解他们对实践活动的满意度及需求。
(二)实地观察
本实践队深入到关爱孤寡老人、辅导儿童学习、环境整治等实践活动现场,观察活动开展情况,记录活动细节,了解学生与服务对象的互动情况以及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活动开展情况
(一)活动组织与参与情况
本实践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内宣传、班级动员等方式,广泛招募学生。本次寒假实践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7名学生参与。活动与永定区相关部门联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家乡实际需求,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实践项目中。
(二)活动内容
1、关爱孤寡老人:我们定期前往永定区各个乡镇的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等。在春节前夕,我们还为老人送去了春联、年货等,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2、辅导儿童学习:针对永定区部分农村地区儿童寒假期间学习缺乏指导的问题,我们在当地村委会或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临时学习辅导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作业辅导、课外知识拓展等服务。同时,还开展了趣味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儿童的假期生活。
3、环境整治:我们积极参与永定区的环境整治行动,与当地居民一起清理村庄道路、河道、公共场所的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为环境整治提供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
四、实践活动成效
(一)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1、社会化能力提升:通过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群交流互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例如,在关爱孤寡老人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老人的需求,用合适的方式与老人交流,这使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与长辈相处。在辅导儿童学习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制定教学计划,这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教学能力。
2、专业知识应用与拓展: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辅导儿童学习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之处,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思想认识转变: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我们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队成员表示,以前对家乡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才真正认识到家乡的发展需求和自己的责任。我们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希望将来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对家乡的影响
1、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关爱孤寡老人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辅导儿童学习活动为农村儿童提供了学习帮助,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环境整治活动改善了家乡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2、人才资源引入: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他们的参与为家乡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的一些关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活动组织与协调方面
1、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寒假时间较短,而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导致我们在参与活动时感到时间紧张,无法充分投入到各项活动中。例如,我们既要参加辅导儿童学习活动,又要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时间冲突较为严重。
2、组织协调不够顺畅:我们与永定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活动安排、人员调配等方面有时会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在为儿童辅导学习时,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于部分非本专业的知识并不熟悉。
2、实践经验缺乏:我们虽不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仍然缺乏实践经验,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例如在辅导儿童学习过程中,遇到儿童情绪不稳定、调皮捣蛋等问题时,我们有些手足无措。
(三)社会支持方面
1、资金支持有限: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如购买慰问品、教学用品、环保工具等,但目前活动资金主要来源我们自己,资金缺口较大,限制了活动的规模和质量。
2、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部分居民对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活动的支持和配合度不高。例如在环境整治活动中,一些居民对学生们的宣传和劝导不以为然,依然保持着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活动组织与协调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在活动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寒假时间的限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顺序。可以采用分组轮流的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避免时间冲突。
2、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学校团委与永定区相关部门应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活动前,共同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在活动过程中,保持信息畅通,及时调整活动安排。
(二)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1、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学校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邀请企业、社区等实际工作者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实际工作需求。
2、开展实践培训:在实践活动开展前,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对实践队成员进行实践技能、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鼓励本实践队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1、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了争取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可以与当地的爱心企业合作,为实践活动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众筹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成果,提高社会对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可以邀请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展示学生们的实践风采和取得的成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农村,向居民宣传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争取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七、结论
龙岩学院学子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回馈家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关爱孤寡老人、辅导儿童学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活动在组织协调、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优化活动组织、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家乡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价值。在未来,应持续关注和支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彰显青春担当,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