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墙绘,传承红色基因
在2025年的蛇年寒假,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红色文化永传承,特色墙绘续篇章”团队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告别校园,怀揣着对乡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热忱,回到各自家乡,深入乡村开展关于乡村墙绘的调研活动,试图从这些乡村的艺术展示中,挖掘出深藏其中的乡土文化内涵与红色文化底蕴。
此次调研意义深远,旨在通过对乡村墙绘的研究,为乡村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助力。团队成员分散到全国各地,在家乡的土地上寻找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墙绘。其中,团队成员姚洪森来到了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对中卷子、东卷子、西卷子这三个村庄展开深入调研。
当踏入这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风格各异的墙绘,它们分布在村庄主干道两旁、村民房屋的外墙上,成为村庄独特的风景线。然而,经过初步观察,他发现这里的红色墙绘数量较少,这与团队预期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然而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决定更细致地分析现有墙绘的内容。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大量墙绘以描绘乡村日常生活和山水树木为主。例如,在中卷子村,不少墙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山林风景,街头迎客松画卷展开,各种山树水墨,多围绕自然风光,葱郁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展现出自然的生态之美;东卷子村则以各种树枝枝头为主题,墙绘上展示出山虫鸟兽,鸟语花香,各种树枝枝头。西卷子村的墙绘展示绿竹荷花,附带丰富美好的寓意。则尽管红色墙绘数量有限,但依然有所收获。在东卷子村的一处村委会附近,他发现了一块战斗纪念园的碑,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姚洪森了解到这块碑的来历,2024年6月20日,为纪念东卷子战斗82周年,在军旅作家、原公安海警学院副政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边防总队原总队长李炳天将军的倡导下,沧州军分区,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武部、关工委、少工委及沧州善行团队和爱心企业家代表共同努力下,东卷子战斗纪念园建成并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李炳天将军在东卷子战斗纪念园揭幕式上致辞,沧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朱玉夫作《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胜利》主旨讲话。
1942年6月20日,八路军冀中八分区23团反扫荡中被重兵包围,他们以东卷子村土围子为掩护,一次次击退敌军,歼敌700余人。代理团长赵振亚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战友饮弹自尽、壮烈殉国,教导员王作文及100多名官兵在战斗中牺牲。村民邵敏大嫂舍生忘死,机智点燃自家门楼,保护了未突围的20多名伤病员,奏响了军民同心抗日的战歌。仵龙堂乡中心小学学生代表出席揭幕仪式,李炳天将军在揭幕式上做了深情的讲话,他希望东卷子战斗纪念园能成为红色教育打卡地,红色文脉传承地,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使命担当,不断贡献力量。仵龙堂乡中心学校党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并派出代表做了发言。
为了更全面了解墙绘对村民的影响,姚洪森采访了许多居民。一位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奶奶表示:“这些墙绘好看得很,以前村子里的墙灰扑扑的,现在有了这些画,感觉村子都变热闹了。虽然红色的画不多,但那块碑,我们都知道背后的故事,每次看到都觉得很亲切。”一位年轻的村干部也提到:“墙绘确实给村子带来了新变化,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红色主题的墙绘,让大家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
通过这次寒假调研,“红色文化永传承,特色墙绘续篇章”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墙绘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意识到在乡村推广红色墙绘面临的挑战。虽然红色墙绘数量较少,但已有的墙绘依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乡村故事,传承着红色精神,但有些墙绘村民关注度较低,对村庄影响较小,需要思考改变。
团队表示,接下来将对调研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他们计划将调研成果反馈给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关于在乡村增加红色墙绘、提升墙绘质量的建议。同时,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墙绘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也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红色墙绘,让红色文化在乡村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作者:姚洪森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红色文化永传承,特色墙绘续篇章
-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红色文化永传承,特色墙绘续篇章“团队,在寒假期间,团队成员分别返回家乡,调研乡村墙绘,并采访居民,
- 02-12
- 探寻乡村墙绘,传承红色基因
- 在2025年的蛇年寒假,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红色文化永传承,特色墙绘续篇章”团队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告别校园,怀揣
-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