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年味寻踪“”社会实践调研团有关山西新年文化的探寻

发布时间:2025-02-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和祝福。而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年味更是独具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山西地区的年味文化,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魅力。
 
山西的年味,首先体现在餐桌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美食,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在吕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蒸花馍。花馍是用白面或杂粮面制成的,造型各异,有的像鱼,有的像鸟,还有的像花朵,寓意着来年生活“蒸蒸日上”、“五谷丰登”。花馍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除了花馍,山西人还喜欢吃油糕。油糕是用黄米面制成的,包入红糖馅,再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外皮酥脆,内馅甜美,象征着甜蜜和吉祥。
大同的年味,则体现在黄米糕和烧卖上。黄米糕是用黄米面制成的,口感软糯,甜而不腻,象征着丰收和甜蜜。烧麦的面皮薄而筋道,包制时在面皮边缘捏出褶皱,使其形如石榴。蒸熟后的烧麦晶莹剔透。咬上一口,鲜嫩多汁的羊肉和香气浓郁的大葱完美融合,味道醇厚,令人唇齿留香 。烧麦不仅口感独特,还因为其形似元宝,在新年食用寓意着招财进宝,所以深受山西人民喜爱,常出现在新年的餐桌上。黄米糕和烧卖,一甜一咸,相得益彰,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合碗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美食。它的制作方式别具一格,将猪肉、土豆、豆腐等食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放入碗中,再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各种食材在蒸煮过程中相互渗透,猪肉的油脂浸润着土豆和豆腐,使其吸收了肉香,变得绵软入味。它是亲情与家的味道,也是团圆的幸福滋味。
柿饼也是春节期间茶余饭后的甜蜜点心。每到秋冬时节,新鲜的柿子成熟,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精心挑选饱满圆润的柿子,削皮后悬挂在通风处晾晒。在日光与微风的共同作用下,柿子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果肉慢慢浓缩,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霜,这便是柿饼独特的 “糖衣”。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果肉在齿间散开,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绽放,柿饼不仅口感绝佳,还因其外形圆润,寓意着团圆美满,在春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柿饼,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幸福。
过年穿新衣,是每个孩子都期待的时刻。在山西农村,老人们还会亲手为孩子们缝制带有吉祥图案的布鞋和棉袄,寄托着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这些传统服饰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如今,虽然很多人已经不再自己制作新衣,但购买新衣仍然是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穿上新衣,不仅是为了喜庆,更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好运和幸福。
与此同时,各地的集市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年货,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的炒货香,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年货,如对联、窗花、鞭炮,还有各种地方特产。集市不仅是购物的地方,更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场所在集市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年味的浓厚氛围,也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味似乎也在悄然改变。那么,年味是否真的变淡了,对待这种变化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在过去,新年期间的活动丰富多样且充满仪式感。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熬制腊八粥、扫尘、张贴春联、剪窗花,这些装饰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除夕夜,一家人围坐,长辈讲述家族故事,孩子们期盼着穿新衣压岁钱。大年初一,走亲访友互道祝福,街上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而如今,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学习压力增大,人们很难像过去那样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准备新年,传统新年庆祝活动耗费时间人力,在快节奏生活中逐渐被简化省略。其次,科技发展带来影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改变社交和娱乐方式,线上拜年、电子红包虽便捷却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温度,人们沉浸虚拟世界,减少真实互动,线上娱乐内容也分散了对传统新年活动的注意力。再者,文化传承缺失,时代变迁使一些传统新年习俗和文化内涵被遗忘,年轻一代对传统新年文化了解认识较少,缺乏传承意识和行动,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因缺乏传承人和观众面临失传危险。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的文化现象也加入新年。线上拜年和电子红包成为新年新时尚,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拜年更便捷且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新年旅游也逐渐流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观念转变,越来越多人新年期间外出旅游,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新年期间文化消费市场火爆,人们观看电影、演出,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享受文化活动,为新年增添浓厚文化氛围。
 
年味是否变淡,不应当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从表面看,传统新年习俗和活动减少,新年热闹程度不如过去。但年味不仅取决于外在形式,更在于内心感受和对新年文化的认同。新年庆祝方式虽改变,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在,新的文化现象和庆祝方式也为新年注入新活力内涵,所以年味并未真正变淡,只是以新形式呈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年文化,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让年轻一代了解认识传统新年文化内涵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传承弘扬传统新年习俗。还可举办新年音乐会、民俗文化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无论新年庆祝方式如何变化,家庭团聚始终是新年核心,新年期间家人应多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增进感情,同时注重与邻里、社区互动,营造和谐温馨新年氛围。
尽管新年的庆祝形式和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年所承载的核心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始终未变。新年都是家人团聚、传承文化、表达祝福的重要时刻,家人亲情、邻里友情在此时得到加深巩固,人们依然会互道祝福话语,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新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新年庆祝形式和文化内涵发生变化,但不能简单认为年味变淡。新的文化现象和庆祝方式为新年注入新活力内涵。我们应正确看待年味变迁,在传承传统新年文化基础上积极创新,让新年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共同期待未来新年能感受到更浓郁、独特的年味。
作者:“年味寻踪“”社会实践调研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一块“棉布”染出“遗”路繁花
  • 一块“棉布”染出“遗”路繁花
  • 2025年2月10日,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银发剧潮守正绘梦”调研团前往江苏省邳州市农耕文化博物馆与邳州蓝印花布艺术展馆进行调
  • 02-11
  • 从执法到生态,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达州市农业发展与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