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小椰子实践团于2025年1月18日至1月28日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礼亭村展开调研。在调研准备及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紧密联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刻洞察当地椰子产业状况及困境,针对椰子产业发展及副产物处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图为小椰子实践团成员们与礼亭村委员们进行合照 唐亲亲 供图
前期准备充分,明确实践方向
实践前期,团队成员通过查阅川农图书馆、知网等资料,对热带水果尤其是椰子的生长条件、利用价值、海南椰子分布及种类等进行了系统学习,为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经过多次线上线下讨论,团队最终确定将实践地点选在海南省陵水县提蒙乡礼亭村,聚焦考察当地椰子的生长方式、学习椰子处理方法以及了解椰子副产物的种类与利用途径。
实地考察深入,掌握一手资料
在礼亭村委员王肖雪、陈发达等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员深入椰子种植基地。通过村民讲解与亲身实践,队员们学习了如何依据椰子叶、椰子的颜色、硬度等物理性质判断椰子品质。在考察过程中,成员们认真观察椰田地形、椰树分布情况,记录实践期间的天气、温度等条件,并收集村民提供的椰树种植有利条件信息,为后续团队提供详实数据与记录。
技术学习聚焦,探寻椰子油提取
椰子的副产物具有较高价值,其中椰子油的提取与利用是本次实践的重要关注点。团队通过走访种椰户、填写问卷等方式,了解到椰子油提取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初处理、过滤得椰汁、熬煮成油三大步骤。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并亲身体验制作椰子油的全过程,包括开椰子、取椰子肉、将椰子肉制成丝状并压取汁水、熬煮等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对椰子油提取技术的认识。
困境分析透彻,找准发展瓶颈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椰子种植与椰子油提取均面临诸多困境。椰子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仅海南部分地区适宜大面积种植。此外,椰子生长时间长、易受虫害,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尽管礼亭椰子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但在宣传推广与生产规模上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椰子油提取技术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且受椰子产量与质量限制,稳定高效生产椰子油面临挑战。
后期处理务实,提出合理建议
针对礼亭椰子产业的现状与困境,实践团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树立品牌,提升礼亭椰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扩大宣传,借助电商平台、自媒体及官方平台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改进自身产业,研发多样化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树立群众信赖、人民满意的品牌形象。
本次实践为礼亭椰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小椰子实践团将继续关注礼亭椰子产业的发展动态,积极为当地提供技术支持、品牌推广和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帮助,助力礼亭椰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