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1月中旬,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赴福州朱紫坊实践队前往福州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郑崇尧工作室和非遗展览馆共同探寻非遗之美,传承这份宝贵的民族瑰宝。
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步入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该博物馆依托芙蓉园的院落结构,其布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四个展示区的划分清晰,让参观者能够有序地了解从古至今的漆艺发展历程。在博物馆内,队员们近距离欣赏到沈绍安正记、恂记、兰记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移步至百里之外的郑崇尧工作室,恰逢郑老先生于工作台前作画,实践队队员们有了近距离观摩的机会,并有幸同郑老先生合影留恋。在晨光初照的工作室内,郑崇尧先生身着一件素色长衫,仿佛与这古色古香的氛围融为一体。他的面容平静而专注,眼神中透露出对艺术的无限热忱。室内陈设简单,却透着一股文人气息,案头摆放着各式毛笔、墨砚和一叠宣纸,旁边是一盆翠绿的文竹,为这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实践队队员们秉承着对非遗的欣赏与热爱,潜心观察,认真学习,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活力。通过这样的活动,青年一代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