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指尖上的非遗,岁月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回溯历史,万物皆循时光,逐年更迭。非遗传承向何处,取决于我们如何同文明对话。以传承之韵,护文化之根。为更好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历史长河中的匠心独运,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赴福州朱紫坊实践队,于2025年1月中旬,先后访问学习了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内的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郑崇尧工作室和非遗博览馆,并进行一系列的参观和体验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的合照
岁月失语,惟漆能言
   郭沫若先生曾评价福州脱胎漆器:“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明朝诗人于嘉也曾说:“著录布如云,何人丹漆器,玄风白马谈,紫气青牛志。” 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种传统工艺品,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之一,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齐名。其特点包括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它还具有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非凡艺术魅力的手工艺术珍品。技艺是虚无的,因为它藏于匠人之手,匿于茧痕之间;技艺又是永恒的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其传承。清乾隆年间,福州漆艺匠人沈绍安恢复创制“脱胎”技法,实现了漆器从木胎到布胎的飞跃,从而翻开了中国漆艺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先辈们不辞辛劳地从荒山野岭中采得一斤斤的大漆,历经千年终于一层层堆积出古代漆艺的盛大图景。
    实践队队员们漫步于沈绍安漆艺馆中,于一件件作品中感受漆艺之美,于时代长河中品味岁月故事。展览馆中,一件件珍贵的展品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柔和的灯光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漆马首,它工艺精湛,纹饰古朴,透露出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马首旁边是一副山水人物对瓶,瓶身画面上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这些展品如同历史的见证者,将一段段辉煌的文明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图为大漆马首
图为山水人物对瓶
择一事,终一身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郑崇尧工作室。恰逢郑老先生于工作台前作画,实践队队员们有了近距离观摩的机会,并有幸同郑老先生合影留恋。整个工作室中,都摆放满了郑老先生不同时期的画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幅仕女图屏风,屏风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眉眼如画、独具风韵。无论是人物、建筑、花鸟还是山水,郑老先生都将漆画技艺发挥到了极致,笔下生花,让人赞叹不已,由衷敬佩。
  郑崇尧先生的艺术生涯不仅限于创作,他还致力于将漆画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为中国艺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已年逾九十,郑崇尧先生仍然坚持每天到工作室创作和教授学生,他的许多学生也在漆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这种精神让福州漆画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同郑崇尧先生的合影
图为郑崇尧工作室内景
古韵今风,非遗续章
  非遗博览馆,犹如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静静地坐落在城市的繁华之中。步入馆内,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气息的世界。馆内光线柔和,映衬着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显得格外耀眼。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传统剪纸、刺绣和年画,每一幅作品都细腻入微,让人赞叹不已。展厅中央,摆放着栩栩如生的泥塑、木雕和竹编,这些作品展现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实践队队员们漫步在博览馆中,耳边回荡着悠扬的民间音乐,眼前浮现出热闹的民俗场景,让人沉浸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流连忘返。
图为博览馆内景
图为馆内展品



 
作者:叶君林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镇巴民歌之声:探访民间传唱者的艺术之旅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