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扬中华的悠久传统文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同时承传华夏的卓越传统手艺,2024年7月12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舞韵载非遗,声律传千古”巴渝非遗歌舞文化寻访团走进了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里的孩子一起感受川剧的魅力。
木洞镇作为巴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寻访团希望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非遗文化川剧与木洞镇的深厚历史底蕴及非遗歌舞文化相结合,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活动伊始,寻访团成员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PPT,为小朋友们缓缓揭开了川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从川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到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变脸艺术,再到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每一个细节都让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川剧的魅力,寻访团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与川剧相关的手工小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川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还通过互动体验,加深了对川剧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随后,最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环节——川剧脸谱绘制开始了。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小心翼翼地在白色的脸谱模具上勾勒线条、填充色彩。从最初的笨拙尝试到后来的渐入佳境,每一张脸谱都成为了孩子们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色彩斑斓的脸谱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成形,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川剧人物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次“川剧历史讲堂与川剧脸谱绘制”小课堂圆满落下帷幕。但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木洞镇社区的小朋友们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与体验,继续在文化的海洋中遨游,让非遗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通讯员: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