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7月8日至15日,黄山学院“洞悉文旅,探源皖南”实践团队来到泾县汀溪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激情,以“文旅宣传”、“村情调研”、“红色文化”、“青年创业”、“情暖夕阳”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青年视角关注民情国情,用青春汗水谱写振兴诗篇。
7月9日— 12日,实践团来到青龙潭景区、水墨汀溪和黄子山大峡谷,积极展开调研与采访,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和青年创业贡献力量。他们采访三位民宿老板,深入了解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成员们还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美丽的风景和精彩的瞬间,结合当地特色漂流项目,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思维,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乡镇干部开会探讨问题。付子娟 供图
实践期间,实践团前往红星村和大南坑村,通过实地走访和交流,了解村民生活状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员们分组行动,逐户拜访当地住户,在与村民们亲切的交流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好客,获取当地村情和历史概况。实践团还采访当地乡镇的书记,了解到红星村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村里新修的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极大地方便村民的出行;垃圾处理设施的完善,让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观;新增的路灯,让村民们夜晚的归途更加明亮。同时,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自觉维护村庄的卫生和整洁。
实践团走进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在汀溪乡团委书记朱凯文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追溯历史与感悟当下的深度之旅。此次参观的重点是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的“幸福之路”展览区域,即皖南川藏线中的幸福路。成员们了解到,这条道路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它凝聚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从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初的艰难探索,到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再到如今幸福路建设所传承的红色精神,生动再现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壮丽篇章。成员们在这里追寻革命足迹,重温革命历史,切身感受到了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更加坚定要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付子娟 供图
实践期间,实践团前往当地青年特色创业项目——嗨King苏红星野露营社,深入了解了该社的经营情况。通过露营社店员的详细介绍,团队队员了解到该社的基本情况,并以拍摄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美丽的风景和精彩的瞬间。露营和苏红村产业相融合,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路径,解锁“露营+休闲”“露营+娱乐”“露营+餐饮”“露营+旅拍”等新玩法,让乡村文旅焕发出新的生机。露营地负责人表示,随着汀溪乡旅游业发展,游客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具有游客数量随季节变化起伏较大问题,实践团针对实际问题向负责人作出合理建议。
实践团还走访多户孤寡老人家庭,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成员们来到苏红村和漕溪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村民心声,记录村民的需求和愿景。他们来到漕溪村敬老院,与敬老院负责人交流,详细记录敬老院的基本设施和老人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叙事聊天形式,针对老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方面展开调研,了解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乡镇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杜飞阳 供图
这历时七天的实践活动,是对实践团成员的一次考验。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跋山涉水中放飞梦想,在时代征程中书写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堂里增长才干。此次实践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在基层实践中关注民情国情,担当时代使命,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青春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团的脚步不会停歇。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经济发展蓝图,以爱心传递真情温暖,用汗水推进基层建设,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凝聚青年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未来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继续书写助力乡村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 胡雅暄)
图为实践团在当地特色景区拍照留念。陈紫微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