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心缘阿坝实践故事集:师生互动与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24-09-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一场特别的夏令营活动悄然改变了一群孩子的生活。一场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小华教授带领的心缘阿坝实践队,于7月中上旬远赴茂县开展了为期7天半的暑期实践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工作。此次活动以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为主线,为当地学生提供了包括情绪调适、压力管理、自我探索、人际沟通等在内的丰富课程。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他们见证了孩子们从叛逆到专注,从胆怯到自信,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这些变化,是实践队员们用耐心、理解和爱一点点浇灌出来的。在夏令营的每一天,实践队员们都与孩子们进行着深入的互动。他们通过“朋辈夜话”等活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动,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被接纳和被理解的温暖,从而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以下将精选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学生们敞开心扉、彼此靠近的故事,去窥见夏令营旅途中涌动着的温暖和爱。

小苏的转变:卸下防备,从叛逆到专注
最开始注意到“小苏”是因为他的不安分。和不少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小孩不同,最开始他在课堂上常常很活跃,常常能与老师进行互动,只不过从他嘴里说出来的都是课堂之外的玩笑或是和老师对着干的反调,我们就知道他表面上沉浸实则游离了。
然而情况在几天之内出现了惊人的转变。在一次“朋辈夜话”里,我们和他聊关于夏令营课堂的感受,他说课外辅导班实在太累,实在无暇再接受夏令营课堂的知识,于是我们就告诉他:“没关系的,这个夏令营不是什么需要你掌握知识的课堂,而是一个包容你、接纳你、尊重你、让你感到快乐和松弛的地方。”接下来的课堂上小苏开始变得安静,注视着黑板和老师的双眼变得有神。
又一天早上,他是最早到教室的一个,神色匆忙,满头大汗。在我们的关心下,他坦白自己没有吃早餐,是赶了半个小时的路过来的。于是我们很快地找出他喜欢的零食和糕点给他,告诉他下次晚点到夏令营没关系,但早餐要记得吃。那一天他不仅乖乖坐着听课,和老师互动的内容也是紧跟课堂的。
那时我们终于知道,原来叛逆的孩子并非故意叛逆,也绝非执意叛逆,他“叛”的只是那些对他的打压和规训,而在我们的包容、接纳与尊重下,他是愿意卸下防备、敞开心扉的。                                  
                                              ——崔雅童
小小折纸建立起的深刻联系
没有他本来不是自愿来夏令营,是被妈妈逼来的。所以最开始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其实比较抗拒。抗拒上课,觉得无聊,也没有特别想和我交流,而是喜欢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在连续几天的试图交流后,我发现他能折出很娇小的东南西北。于是我请他给我折一个,他答应了。之后因为我比较忙,当天他没机会给我。第二天我问他我的东南西北呢,他说没有。但其实自己私下撕了纸给我折了一只超级小巧的东南西北!真的特别高兴,没有特别好很容易害羞一小孩!
                                              ——但可欣
 
从问题少年到课堂之星:敞开心扉,相互靠近
默写最开始被我们评为可能“有问题”的少年。和身边同学说话、不太听老师的安排、上课睡觉。在第一天的朋辈夜话上,我发现,所谓的“问题少年”只是因为没有人真的会聆听他。渴望表达、渴望理解、渴望赏识,可能是每一位青春期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聆听、理解和交流成为了我每天的工作。直到后面几天,他开始上课听课,在我上课的那一天,他在“想对老师说的话”那一栏里留下了“特别好,尤其是第一节课”,让我感到非常的触动。付出的情感得到了回馈,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流动总是如此令人动容。
                                                  ——孙一宁
 
安德森的成长:从胆怯不平静到自信淡然
一节课的时间,就能观察出哪些孩子比较活跃,哪些孩子有点内敛;安德森很明显更偏向于后者,他跟我对视后慢慢垂下的眼眸,让我注意到了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小男孩。在我的第二节课上,我邀请了更多的同学来一起互动,回答问题,这一次,我看到了安德森,他是我负责的小同学之一,所以在上课之前我有询问过他回答问题的意愿,我看见他悄悄举起的小手,不由觉得可爱,便按照我们上课之前的约定,让他回答问题。后来,他跟我说:“西瓜老师,在某一次课上,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举手时,我看向你,你的抬手和微笑给予了我鼓励,最后(让我)赢得全班的掌声。” 原来,这是他在夏令营里第一次回答问题;原来,这对于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次举手。
自这节课之后,他开始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不敢回答问题的那种恐惧早已被他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对自我的肯定,这时的安德森已不似开营时的躁动,而是认真、专心地听每一节课,甚至还会在有限的纸张上做笔记。每天的朋辈夜话环节,他总是能想起今天老师讲过的重要知识点,他的日记本也被填得满满当当。
在众多学生之中,我和他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也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因此,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这短短的八天里面,他的表现得到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认可。从入营的第一天,再到结营的最后一天,他的变化是最明显也最强烈的,甚至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回信里写下“抑郁和胆小被治愈”的想法。我不知道这次的夏令营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的余韵,但安德森的改变让我看到了教育的作用和力量,这或许就是我们这次相遇的意义。
                                              ——关昊岚
 
朵朵的创意:自画像的启示
在我让大家分享“我的自画像”前,我害怕没有同学敢第一个分享,于是就先找了强强同学做我的“托”,一会儿请他先来分享自己的作品,没想到接下来在我询问全班谁来分享的时候,朵朵同学第一个想要主动分享,不仅如此,她还画了不同的事物来代表自己不同的特征,一种好像小朋友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深深地感染到了我!          
                         ——奈卓越

随着夏令营的落幕,我们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这些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内心的渴望与挣扎,也映照出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我们播下了理解、尊重和爱的种子,如今它们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们的故事集,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期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用耐心和智慧去点亮孩子们心中的明灯。我们相信,每一次真诚的互动,每一份细心的关怀,都能激发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携手,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我们的努力,永不停歇。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下一个夏天,又一批孩子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继续书写他们成长的故事。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缘阿坝实践队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心缘阿坝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彝路柚我,筑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三下乡调研活动
  • “彝路柚我,筑梦凉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探寻三河旧址
  • 人物特辑:大山中向阳而生的老松柏
  •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电信诈骗零容忍,毒品危害共防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