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为了解乡村振兴发展,记录美丽新农村,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农墨绘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探寻乡村振兴”主题开展,深入基层,通过调研乡村产业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写生考察绘画,让漳洋村风景走向大众视野;感受乡村风土人情,全方位体验乡村振兴成果。
1、走进乡村风情,探寻和谐之美 福建省闽清县樟洋村有800多年“村龄”,历史悠久,是省级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试点村、“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幸福家园”市级示范村。历经岁月的洗礼,村中的古道、状元题刻、祠堂、宫庙、古民居等洋溢着浓重的古韵芳香。
实践团队以探寻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福建省的基层乡村展开调研。他们发现,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许多美丽的新农村正在崛起。这些地方不仅有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和文化元素。实践团队通过绘画和摄影记录,捕捉到了乡村间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氛围,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卷。
2、探索乡土文化,助力乡村创新 团队成员深入乡村,深度体验当地的乡土文化,走访当地景点。他们发现,许多乡村不仅保留着当地以“橄榄”为代表的食品特色,还逐步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 在当地志愿者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洋芋和茭白种植情况,参观了漳洋村产业基地,其内设置有IP形象展示、文创设计、产品直播间和当地特色产品等可供考察。随后在漳洋村村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抵达炉边厝下寨考察,其传统木雕结构建筑大多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古人的智慧和劳动结晶。
通过村民的交流和合作,团队不仅了解到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性,观看绘画和手工艺品的创作,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3、绽放漳洋活力实现振兴新篇 抵达漳洋村后,团队首先与当地村委会和站长进行了对接,了解漳洋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站长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分别观览文创产品和橄榄直播间、炉边厝内木雕以及文昌宫等,走访过程中,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家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对乡村振兴的盼望。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漳洋村的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相较前几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人才流失、技术有待提高以及信息闭塞和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我们向村委会与各校友站长建议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漳洋村绿色文化旅游业、大力推广和创新文创产品以及完善橄榄平台直播直播等实现漳洋村的乡村振兴。通过这次的实践走访,成员们在讨论中将理论知识与实地体验相结合,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将这次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与乡村振兴的动力。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为期4天的征程中,队员们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思想,围绕“‘农’墨重彩绘振兴,青春聚力正当时”的活动主题,认真,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和考察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福州乡村发展新面貌;响应号召,积极的走入乡村“自讨苦吃”,研究分析福州乡村发展现状,让青春在实践与汗水中增色,在求真务实的实践中牢固树立勒于学习,重视实践的美院学子新形象。
在这个夏日,我参与了以“‘农’墨重彩绘振兴,青春聚力正当时”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采访村民、外出写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漳洋村的振兴之路,我们见证了漳洋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和辉煌成就。村民幸福笑容与对未来的期待深深感染了我,我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漳洋村的振兴之路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之路,相信在国家支持与村民努力下,漳洋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林玉婷美术学院
2022级本科生美术学(师范)专业
在此次社会实践的旅途中,我们一行人踏入了闽清县樟洋村,跨越城市的喧嚣,踏上那宁静的乡村土地,感受到的是一股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重新审视自我,深入了解生活的多元与本质,更加明确了我的社会责任。我们进行了文化考察、写生活动、参观基地等内容。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闽清县樟洋村的风土人情,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晨熙美术学院
2022级本科生美术学(师范)专业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实践团队在当地领队的带领下游大好河山,参观樟洋村文化旅游发展基地,领略了樟洋村的大美风光和本地人的风土人情,切身感受到了当地文化内涵发展的重要性,更有感于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农”墨重彩绘振兴,青春聚力正当时乡村振兴实践团身临其境,体验樟洋村文化底蕴不仅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进一步汇聚每位居民的力量。
—吴念珊美术学院
2022级本科生美术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