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希望乡村建设团”助力青海门源县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2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8月11日-17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组建了一支由11名在校大学生构成的实践团队——“希望乡村建设团”。该团队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旨在将香菇与赤松茸的先进种植技术传授农民,并通过直播及其他新型电商模式,探索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为门源县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市场拓展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香菇。贺天麒 供图
  项目开展前期,“希望乡村建设团”进行了详尽的准备工作。团队深入了解香菇与赤松茸的销售方式,为直播销售奠定前提。同时,收集门源县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为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团队与门源县相关部门及合作公司进行了沟通,明确了合作细节。
  8月12日,团队成员抵达门源县,随即与当地政府及合作公司建立了联系,并投入到技术推广工作中。当日,该团队探访门源瑞辉公司工厂,全面考察菌菇产业生产流程,并立即展开了对当地菌菇产业的全面考察。从生产车间到恒温车间,再到采菌棚及储存仓库,详细了解了菌菇的完整生产流程。
  首先,在生产车间,团队成员们目睹了菌包制作的全过程,见证了现代农业科技在菌菇生产中的应用。恒温车间内,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为菌菇生长提供了稳定而适宜的环境,展现了现代农业对生产环境的精准管理。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采菇棚。贺天麒 供图
  随后,团队前往采菌棚,亲身体验了菌菇采摘的过程。他们亲手摘下新鲜的香菇与赤松茸,感受了从菌包培育到产品收获的完整周期。在储存仓库,团队成员们了解了菌菇产品的先进保鲜技术,这些技术确保了菌菇产品在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中都能保持最佳品质。
  在技术推广的同时,“希望乡村建设团”也敏锐地意识到销售环节对于农产品增值与农民增收的至关重要性。为此,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合门源县实际情况的销售模式。
  考察结束后,成都大学团队迅速启动了针对门源菌菇产业的宣传推广计划。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成员负责视频拍摄与剪辑工作,以客观、真实的镜头记录菌菇产业的生产过程;另一部分成员则深入生产一线,与生产工人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宣传内容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参观生产车间。贺天麒 供图
  团队精心策划了线上直播活动。通过直播平台,他们向广大网友展示了门源菌菇产品的优质特性,分享了菌菇的营养价值、烹饪方法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团队制作并发布了关于脱贫产品和社会实践的短视频,通过抖音(账号:橙子在门源)及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截至2024年8月17日,该抖音账号已发布5个视频,拥有1184名粉丝,总播放量显著。
  在直播带货环节,团队于8月15日19点开展为期一小时的直播活动。活动中,他们对当地特色产品香菇干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据统计,该场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41人,点赞数高达5660次,产品曝光率42次,成交率高达25%。
  此外,团队还深入社区,对45-65岁的居民进行了网购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网购障碍,享受便捷的网络购物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居民。贺天麒 供图
  经过一周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希望乡村建设团”在门源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不仅成功地将先进的可食用菌种植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农民,还帮助他们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体系。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李子婧 供图
  展望未来,“希望乡村建设团”将继续秉持初心与使命,持续关注门源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他们计划建立长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机制,为当地农民提供持续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科技助农的新路径与新方法。通过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希望乡村建设团”期待能够为门源县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与锻炼平台,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事业的艰巨性与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与热血。(通讯员:沈思妍 徐涵雨)
作者:沈思妍 徐涵雨 来源: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希望乡村建设团”助力青海门源县乡村振兴
  • 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先烈英魂——滁州学院三下乡团队走进苏州烈士陵园
  • 徐映峰的抗美援朝岁月
  • 竹镇烽火——红色记忆与英雄赞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