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赴黄冈市“三下乡”新质转型之智慧医疗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湖北省黄冈市,开启为期一周的深度交流与调研。智慧化医疗作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医疗发展路径,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黄冈市积极响应,加快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实践队此赴黄冈,旨在调研智慧医疗建设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医疗改革提供建议。徐娟副教授为本次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美国塔夫茨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健康系主任傅强教授随行,多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
图为实践队合影。徐娟 供图
深入一线,体验智慧医疗变革 实践团队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实地考察黄冈市医疗集团与红安县人民医院,深入各科室体验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黄冈市中心医院通过“智慧医院”平台,实现指尖就医便捷化,并建设了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影像中心等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黄州区人民医院完成了黄冈市医疗信息化医疗平台的建设,覆盖医院内部各科室,并与上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并上线了EMR电子病历、PACS放射影像、LIS检验实验室系统等信息系统,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红安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包括HIS、LIS、PACS、电子病历、体检管理(HBR)等系统在内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广泛开展远程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远程诊疗服务,有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管理制度,电子病历分级标准达到四级水平。实践团队深入体验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会诊、影像3D重建等项目,深刻感受到智慧医疗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图为实践队参观医院信息系统。黄欣怡 供图
黄冈市医疗集团与红安县人民医院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技术创新与应用、远程医疗服务、智慧化管理以及患者服务与体验等方面也取得了特色进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深入基层,探索智慧医疗“最后一公里” 7月10日至11日,实践团队前往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州区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里畈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在院方带领下参观各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医疗信息系统与公卫信息系统并对中心以及该地区的智慧医疗建设整体水平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了解。
图为实践队与医护人员交流。陈曦 供图
县域医供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的重要举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是县域医供体的重要组成。通过智慧医疗赋能,借助公卫云等平台,以电子健康档案协助慢病管理与重点人群管理,通过居民信息数据推进家庭医生签约,黄冈市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卫生服务上取得长足进步。在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仍面临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医疗人才短缺等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还是存在困难。”黄州区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科长涂锦秀说。在实地考察中,不同平台间数据回流问题影响信息共享,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融合不足是医护人员向实践团队提及次数最多的问题。
深入交流,启迪思维之光 实践团队学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与医疗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调研中展示的远程医疗、电子病历、患者数据互联互通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成员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在推动医疗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基层,对基层医疗工作的实地考察,也让学生成员对智慧医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图为实践队学生成员与信息科工作人员交流。郑浩 供图
对黄冈市智慧医疗的实地考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学问走进现实,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组建的初衷所在。书本上的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让学生成员认识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实地调研中对医院实际工作的了解,也为学生成员未来的专业学习指明了方向。“经过这次实地调研,我对医院实际工作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这将更有利于我今后的专业学习。”调研团队学生成员谌佳尹说。
展望未来,共筑健康黄冈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了“一码通”等智慧医疗建设的先进经验,也发现了医卫信息不畅等现存问题。未来调研团队将进一步推广优秀实践经验,促进机构间的相互学习,以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忘将所学践行于社会、所思奉献于群众,为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黄冈市智慧医疗建设成果显著,为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相信在未来,黄冈市将继续深化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调研团队学生成员郑浩说。(通讯员 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