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精神,厦门医学院“海丝情驿”实践队于7月11日-14日赴泉州、厦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海丝寻路——体悟海丝邮驿文化历史魅力 第一站,实践队参观了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深青古驿遗址。行前,各实践队队员们已背诵讲解词,现场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在厦门市同安铺前官道,队员们踏步经历漫长历史洗礼的古官道,品阅古官道旁邮驿文化石雕,寻访古代皇家建筑郡马府、甘露亭、苏颂故里碑、凤山古塔等历史遗迹。
深青驿遗址内的驿丞快马石雕 同安官道上浮雕
实践队员在甘露亭旁合影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泉州旧馆驿古街巷,在“清源驿古城文旅驿站”开展调研,了解返乡青年如何活化非遗,打造泉州非遗体验空间。
实践队员参观泉州旧馆驿古街巷
海丝寻河——回溯海丝国际海洋贸易的繁荣 在泉州市舶司遗址,队员们了解了泉州市舶的前世今生。在遗址旁的鹊鸟桥上,当队员们得知眼前的壕沟就是连接泉州市区水网与晋江水系的重要商船货运水道时,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古代商贸的繁荣与辉煌之中。
实践队员参观泉州市舶司遗址
海丝寻港——感悟海丝泉州海外交通的辉煌 江口码头,是泉州港宋元鼎盛时期泉州城区与港区河海运输网络枢纽,是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繁荣的见证。队员们站在码头上,遥想昔日船舶停靠、货物集散、造船修船和船员休憩的繁忙场景。
实践队员参观江口码头(古泉州港)
海丝接力——争做海丝文化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 在泉州市舶司,实践队遇到了别样的遗产守护者——86岁的吴秀满奶奶。吴奶奶表示她从小在市舶司遗址边长大,义务宣传保护泉州市舶司已经十多年了。这让实践队员十分敬佩和动容。
在泉州市舶司展示馆听吴奶奶讲解海丝故事
接好海丝文化传承“接力棒”,青年奋进正当时。实践队秉持青年文化使命,整理撰写各调研点解说词7300余字,并在各调研点开展历史文化宣传和志愿讲解服务,累计服务游客300余人次。
同时,队员们自制帆布袋等文创产品,将讲解词制作成“二维码”,游客扫一扫便可详阅图文并茂的讲解词。“我是自助游,没有请导游,这个讲解词让我对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来自浙江台州的黄先生说道。
实践队员在市舶司为游客义务讲解

游客在扫码实践队原创讲解词二维码

实践队员在深青古驿为游客义务讲解

实践队员宣传自行设计的文创产品
通过这次海丝文化的研学和志愿服务讲解,实践队主动融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积极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古驿道文化资源的现状,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文:邓雨晨
指导老师: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