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科大学子青春助力“百千万工程”:青春献乡村,实践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4-07-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文“绿”成荫实践团积极投身于“百千万工程”,将课堂知识与村镇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用汗水和智慧助力乡村繁荣,共同绘制壮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图为文“绿”成荫实践团与镇政府团委负责人王浩荣的合影
 

抓准村镇高质量发展现状,深度挖掘低冚村文化资源

文“绿”成荫实践团在前期通过线上调研发现永汉镇低冚村红色历史文化种类多、分布较广,但存在利用效率低、宣传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为深度挖掘低冚村革命文化与村落文化,了解村镇经济发展状况,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资源库查阅了龙门县志中关于低冚村近几百年的人文历史,寻找低冚文化发展脉络。
图为实践团在挖掘低冚村百年前历史信息

打造年轻化潮流路线规划,聚焦“红+绿”旅游发展模式

挖掘文化、发展绿色,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团以助推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探讨低冚村文化和绿色发展的价值耦合。
实践团在镇政府书记的带领下前往低冚村委会与当地村书记进行简要的座谈会,围绕低冚村红色文化历史和现今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如何通过当地旅游路线特点进行“引流”。核心聚焦沿途经济路线规划,通过“吸引年轻人走进来,当地人推广出去”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村书记谈及对于污染型企业的入驻低冚村秉持拒绝的态度,旨在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民宿合作的方式发展旅游业。在会上,实践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村书记达成共识,通过绿色生态与红色革命相互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当代年轻化潮流有针对性地规划了永汉镇至低冚村的旅游路线,为进一步推动对永汉镇低冚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的规划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低冚村书记开会探讨低冚村的发展现状

实地调研当地文化现状,以点带面助推文旅宣传

聚焦“百千万工程”,立足乡土文化。在永汉镇团委兼职副书记王浩荣和低冚村书记的热情引领下,实践团赴永汉镇低冚村聚和堂、五角星大门、东江纵队展览馆、低冚伏击队旧址、民宿基地以及低冚河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团参观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展览馆
后期实践团将结合当地的建筑环境、民宿地理位置和低冚河的具体流向等现状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制定了定向越野地图进行游玩打卡规划,以及拍摄照片和视频录制等方式,通过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上发布宣传视频,助推文旅,以点带面宣传,吸引游客。

结合专业优势,打开低冚“红”“绿”的价值耦合开关

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村镇增添实效性成果。经过前期和中期的实践调研,总结出村镇特色亮点。同时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旅游产业,运用各自所学专业技能,设计了低冚村的特色酒盒包装、特色竹筒杯、定向越野地图、低冚特色漆扇,并制作了特色饮品——竹芯乌梅陈皮茶。
图为实践团制作竹芯乌梅陈皮茶的过程
文“绿”成荫实践团以青年之力,助力低冚村“红+绿”发展模式,共绘乡村振兴美好图景。在这场将课堂知识融入村镇发展的实践中,他们不仅深度挖掘了低冚村的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更以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为村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让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青春无限好,奋斗正当时,文“绿”成荫实践团将继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图为实践团在低冚村五角星大门合照


 
作者: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文“绿”成荫实践团 来源:文“绿”成荫实践团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
  • 07-27
  • 数字乡村:科技赋能,绘制美丽新农村
  • 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江花村与唐市社区的探索
  • 湖工商“三下乡”: 推进数字治理,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