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倾听延安时期中国声音”——学生团队走进清凉山、探访延安新闻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4-07-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巍巍宝塔,光芒永放;滚滚延河,初心永恒。延安之行,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7月13日上午商丘师范学院“延安童梦红旅团”、“童绘延安—延安星火的传承者”实践团队来到了“红色新闻山”清凉山及延安新闻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清凉山自古为延安第一名胜古迹,为陕北四大石窟之一。革命时期,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及日报社等机构均设立在清凉山,因此又被称为“红色新闻山”。实践队员首先来到延安新华书店发祥地进行参观。十年间(1937.4.24-1947.3)在这个简陋的窑洞里发行了380多期《解放周刊》、《新中华报》、《军政杂志》等七大报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从这里传往祖国的四面八方,召唤着无数热血青年奔向延安投身革命。穿过石牌坊,实践队员来到了诗湾,这里历代名人题咏的碑石众多,形式多样,诗内容丰富,为清凉八景之一。诗湾分为新诗湾和老诗湾两部分。“新诗湾”上镶刻有毛泽东、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者于延安所做的诗句,共诗词十五首。透过诗湾的一字一句,实践队员深深被革命先辈的豪迈乐观革命热情和胸怀家国的气度所感动。

  走过印月亭、月儿井、范公祠…实践队员登上了清凉山的最高处琉璃塔,站在这里眺望延安城,宝塔山、凤凰山、延河尽收眼底,实践队员不禁吟诵起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感慨延安蝶变。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延安新闻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漫步在展厅中,黑白的老照片、笨重的印刷机、磨损的手摇打字机和利用遗址复原的历史场景无不将实践队员拉回那个中国新闻事业起步的艰难岁月,沉浸式体会延安时期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

本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了解学习延安时期党的新闻历史,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红色精神背后的故事,实地感悟“延安精神”,有助于实践队员深刻汲取延安精神蕴含的奋进力量,继承发扬好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作者:商丘师范学院赵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引进科技赋能,“枣”就乡村振兴
  • 农业是强国之本,“三农”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农业发展路上,科技创新
  • 07-27
  • 数字乡村:科技赋能,绘制美丽新农村
  • 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江花村与唐市社区的探索
  • 湖工商“三下乡”: 推进数字治理,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