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西安理工大学“退伍不褪色,初心铸红心”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赴咸阳市旬邑县开展“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实践调研。实践团队足迹遍及马栏革命旧址、旬邑县烈士陵园、旬邑起义纪念馆、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等地。本次社会实践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与旬邑县文化和旅游局、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就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情况、宣传推广方式等内容交流学习,深入挖掘旬邑红色文化。同时,团队成员与广东省文联原副主席、旬邑籍著名作家张俊彪先生围绕讲好旬邑故事、传播旬邑声音进行探讨交流,深入了解旬邑红色资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寻如何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
唱响高昂旋律,彰显青春风采 旬邑,这片承载着深厚革命历史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实践团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来到了关中特(分)区党政军机关马家堡旧址。
“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在马家堡革命旧址前,团队成员合唱红歌《军民大生产》与校歌《春华秋实》,深植于马栏革命圣地的红色基因与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交相辉映。这一精神纽带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与不懈追求,也激励着西理工学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搭建“西”望小院,弘扬国防文化 国防文化是学生们塑造爱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的重要基石,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团队携手旬邑县实验小学共建集国防文化、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西”望国防文化小院。同时,团队中的退伍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的国防文化知识科普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防事业的向往,为他们种下了红色文化和国防意识的种子,让青少年在国防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展现了实践团队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担当。
“这架飞机我认识!”
“哇,航母有多大呀?”在“西”望国防文化小院,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争先恐后地问着各种问题。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旬邑的红色文化,并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和潜力。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探寻如何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实际行动为打造文明乡村、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