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为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挖掘福建省在生态守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路径,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绿覆八闽”福建森林发展变迁调研科普团,前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展开深入调研。
当日清晨,调研团队抵达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跟随沿着蜿蜒的龙潭步道漫步,沿途聆听了公园在林业科研科普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资源精心保育上的不懈努力,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展现了森林公园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智慧。

实践团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参观(苏可心摄)
森林公园近二十年间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木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长期居住于此的徐爷爷说到。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观鸟摄影爱好者也对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大加赞赏:“这里简直是自然摄影的天堂,我捕捉到许多珍稀鸟类的身影,每一处都美不胜收。”

实践团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榕”下的合照(苏可心摄)
午后,实践团队踏上了探索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的征程。在这片自然与保护并重的土地上,管理处工作人员丁先生从政策引领、科学管理及公众宣传三个维度,细致描绘了机构为保护红树林所采取的多维度策略。他强调,政策的强力支撑为红树林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则确保了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地。至于宣传方面,通过举办湿地日、红树林宣传周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保护红树林的热情。

实践团在丁先生引导下参观宣教馆(苏可心摄)
随后,一行人前往监控室,亲身体验了现代科技如何赋能林业监测,实现了对红树林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展现了科技与自然保护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谈及红树林的当前状况,丁先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指出,近年来,在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泉州湾红树林的面积稳步增长。除了自然繁衍的力量,政策鼓励下的科学种植与持续维护同样功不可没。同时,跨部门协作的联保委员会机制,有效整合了水利、海事、林业等多方资源,共同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调研之旅,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与决心。他们表示要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共同守护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