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亲眼目睹“宣纸之王”的诞生,亲手触摸那一张张凝聚着匠心和技艺的宣纸,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24年7月2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非遗瑰宝映古今,文房四宝绘书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位于安徽省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



(图为7月21日,“非遗瑰宝映古今,文房四宝绘书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中国宣纸文化园。陈晨供图)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团队负责人陈晨提前了解了宣纸文化园的购票机制并提醒成员完成购票,团队成员郭成提前制作了电子和纸质调查问卷以便对游客、路人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在此园详细学习了宣纸的108道制作流程、发展历程,再到现代的传承与创新。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代宣纸样本,带领人们穿越时空,了解宣纸的前世今生。特别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宣纸,它们的色泽如新,令人赞叹不已。

(图为7月21日,“非遗瑰宝映古今,文房四宝绘书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团队成员陈晨与团队成员吴忧讨论宣纸制作流程。郭成供图)
工匠们在现场演示捞纸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李艾佳近距离观摩并体验了生肖捞纸。捞纸是宣纸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工匠们通过捞纸,将纸浆均匀地铺在竹帘上变成了薄薄的一层纸,随后经过晾干,便成了一张张完整的宣纸。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使得每一张宣纸都具备完美的质感和韧性。“捞纸真的是一个看着简单又不十分重要的过程,决定着宣纸的质量。”团队成员吴忧表示到。

(图为7月21日,“非遗瑰宝映古今,文房四宝绘书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李艾佳体验捞纸。吴忧供图)
在观看抽丝的过程中,团队负责人陈晨体验了细致的抽丝过程,团队成员吴忧在与工匠们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抽丝”的作用是将宣纸的纤维细致地处理,使其更加柔韧。而踏料的作用在于将纸浆进一步的压实和整形,通过不断踩踏,使纸浆更加均匀和紧实。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耐力,更需要对力度的精准控制,确保宣纸的质感和均匀性。而在剪纸步骤时,团队成员李艾佳、吴紫妍在观察工匠们处理成品宣纸时表示到:这些在我们眼中挺好的纸在她们眼中却不合格,或许这就是泾县宣纸质量与品质的保质根本。

(图为7月21日,“非遗瑰宝映古今,文房四宝绘书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陈晨体验抽丝。吴忧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学习与传承非遗文化中的“纸”。而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会使传统手艺得以保存与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宣纸的制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质量却丝毫不减。同时,宣纸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书画纸到现代的艺术品和文创产品,宣纸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