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工商大学法韵新声实践团走进芦塘村湾里屋场,探访了芦塘村盘古生态种养合作社,以下为实践团的探访纪实。
首先在村主任的引领下来到了合作社办公室,与队长于勇波进行了简单的交谈,随后他引荐实践团对负责人于芝林进行一对一专访。
图一:实践团成员对合作社负责人于芝林进行一对一专访
在访谈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映入眼帘:为何将合作社命名为“盘古”?原来,这一名称蕴含深意,恰如合作社所珍视的老种子,源自世代传承,正如盘古开天辟地一般古老而弥足珍贵,象征着合作社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坚守与创新。
图二:实践团成员参观合作社工作墙
合作社成立之初,面对村民配合度不高的现实挑战,芦塘村并未退缩。通过村民大会、实地示范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及乡贤的积极引导,合作社逐步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乡贤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桥梁。
图三:合作社工作集锦墙
展望未来,合作社正筹划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拓展乡村旅游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利用其法治示范点的优势,吸引外界关注,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芦塘村之所以能成为法治示范点,得益于其扎实的法治基础建设与村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法治不仅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成为吸引游客、留住人心的重要因素。
面对游客流动性大这一难题,合作社已着手实施多项策略,如优化旅游体验、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但更加创新的联动城镇,推广“城乡互动体验”模式,或许将是下一步的突破点。虽然电商平台、农事体验等已成为行业常态,但芦塘村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法治氛围,依然能够吸引更多寻求新鲜体验的城市居民。
探访中,实践团还深深感受到芦塘村村民的淳朴与热情。这源自于他们对乡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合作社在乡贤引领下形成的良好社群文化。无论是广场舞的欢声笑语,还是关爱老人的温暖行动,都映照出一个充满活力与和谐的乡村图景。
此次探访活动,湖南工商大学“法韵新声实践团”不仅见证了合作社在法治引领下的蓬勃发展,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法治与文化对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芦塘村盘古生态种养合作社的故事,正是中国广袤乡村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团队:湖南工商大学法韵新声实践团
带队老师:文章
文:蒋博涛
图:李新玲 郭柯灿
审校:罗依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