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徽派文化,保护百村千幢,助力乡村发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青年价值,传承与保护青砖灰瓦的徽派文化,7月17日至18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校级专项队伍古建筑保护研学先锋队赴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百村千幢”工程实施点永丰乡岭上村开展以古建筑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青春汗水润农田,实践力量助农潮7月17日上午,志愿者们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农耕之美。在水稻实验基地,安徽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成员挽起衣袖,卷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在农田中拔除杂草,认识到传统农耕劳作的辛苦和不易。
在田间农作劳动中,志愿者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建设新型农村产业链的重要性,传统的农耕劳作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体力,但是收益却很少,而新型农村产业链的建设可以使农村通过多种产业融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为农民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亲身劳作

在水稻试验田中,体验农耕生活
关爱衰老,不变为孤岛7月17日下午,实践团队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村中孤寡老人较多,甚至很多是低保户,没有生活的依仗。于是,志愿者们自发为老人带上些许生活物资以尽绵薄之力,深入老人家中,与老人促膝长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老人的生体健康状况,饮食起居等,让他们不再孤单。通过这些方式,志愿者们为老人送去了关怀与温暖,增进了老人们的幸福感。

带上物资进村看望老人

给老人送去基本物资

倾听老人的诉求,促膝长谈
守护一蓑烟雨徽州,传承徽派建筑之韵 7月17日晚上,志愿者们在古祠堂前进行文艺宣讲活动。志愿者们首先进行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了村民的兴趣,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志愿者们接着通过理论宣讲的形式,科普保护传承徽派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

文艺宣讲,保护传承徽派建筑
7月18日上午,志愿者们参观了苏氏宗祠并且进行了三畏堂清洁整理活动。苏氏宗祠和三畏堂不仅是见证了多年历史的经典徽派建筑,还是“保护百村千幢”工程中的代表性建筑。
徽派古建筑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不仅筑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特点,还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苏氏祠堂内景图

志愿者们清洁时的身影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大学生看到了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到当地文化与科技技术进行的现代化生产的经济结构体的重大转折,同时开始学习利用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宣扬村中“岭上六宝”这一品牌,更好地了解农业新发展,传承弘扬徽派文化,推动徽派文化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成员大合照
摄影:景柯、邵明齐
撰稿、审稿:徐乐琪 吴文韬 汤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