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聚焦三阳乡塚头村红薯产业,携手绘制乡村振兴蓝图

发布时间:2024-07-1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 刘家豪,王毅仁 ,杨秦宇)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决胜脱贫攻坚的号召,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 7 月 15 日,河南理工大学“乡韵寻迹先锋,奏响振兴之音”实践团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等村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了解当地产业情况,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塚头村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向秀墓所在地,红薯育苗、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该村立足红薯传统育苗优势,推广种植新技术,栽种脱毒优质红薯种苗、引进红薯深加工,推进红薯规模化、产业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塚头村环境清新优美。团队中有许多家住农村的同学,初到村时,纷纷感叹村里的环境治理。村里很干净;谈话的老人也很祥和;许多人家的门前种植了绿化,庭院里栽种了蔬菜,使得整个村生机盎然,氛围安馨舒适。

                                                        图 1 走访当地情况       
          
                                                                 图 2 参观当地村史馆
       到达村委会后,村干部常战国为我们介绍村里的大致情况,他表示“这么多年来,村里面一直在进步”。他带领我们参观了蔬菜大棚,“有联合承包的,也有个体的”,他为我们讲述大棚的作用。能看到地面上突出的白色管道,他解释“那是红薯地窖,把红薯放进去半年多都不会有事”,他很自豪地说:“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能感受到他心中的自豪,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说,村里一直在进步。只种植农作物自然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农作物的再加工才是致富的法子。村干部常战国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村里的公司,并表示以后他们会直接生产些薯条,薯片类的食品,实现农作物种植的利益最大化。
                                                                                           图 3 红薯加工厂
       乡村致富并不是一味的靠国家经济上的资助,而是靠国家的帮扶发展出自己的一条产业链,塚头村发展的道路不失为一个典范。这样的乡村让人怎能不爱呢?

                                                                                             图 4 红薯粉条手工加工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队员深入了解了三阳乡发展状况,团队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表示将珍惜这次实践机会,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潜能,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青春才智。今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实践团的实地调研增添了信心,为更好地完成三阳乡塚头村调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家豪,王毅仁 来源:团队成员撰写
  • 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 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 在积极响应“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双百行动”的号召下,南粤党旗红实践队(简称“团队”)秉持“全领域规划,多路径并进,核心精
  • 07-19
  • 三下乡实践:激活乡村振兴之魂,红色基地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