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抗战足迹,传抗战精神|华韵史学会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2024年7月11日至7月13日华韵史学会于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寻抗战足迹,传抗战精神”为主题,了解抗战历史,寻觅埋藏在时间脉络里的抗战精神、民族大义。
  图1华韵史学会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现存遗址十五处,沿山势呈马蹄形分布。其历史建筑均为民国时期建造的官邸式建筑,简朴素雅,具有典型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和浓郁的山地特色。
  华韵三下乡团队首先参观了台湾光复纪念碑,碑高10.25米,是为了纪念1945年10月25日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其后团队参观了馆内综合陈列馆。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地展示了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艰苦奋斗;各式各样的文物,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愈炸愈强”的坚定信念。随后团队来到云岫楼,云岫楼藏于密林中,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蒋介石的住所和办公地点之一。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军事政治会议,如“东亚联合军事会议”等都在此举行。
  随后,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宋美龄所居住的松厅,孔二小姐居住的孔园,可以俯瞰山城全景及长江嘉陵江景色的望江亭等诸多抗战遗址。
  图2团队成员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参观结束后,团队分作两个小组,分别对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游客与研学团队展开调研。
  针对游客群体,我们在线上发布问卷的同时进行了线下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抗战遗址博物馆以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了解较少。游客来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参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里环境优美,二是希望深入学习抗战历史,体悟抗战精神。
  图3团队成员采访馆区游客
  针对研学团队我们主要采取调研的方式。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研学团队成员相较于普通游客对抗战历史了解程度更深,对于了解抗战精神的需求也更大。研学团队成员表示,经过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学习,他们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更加希望抗战遗址博物馆可以强化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形成集群化游览路线,按照抗战时间顺序组织研学路线,使参观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抗战历史。
  图4团队成员采访研学团队
  与此同时,我们有幸采访了陆蓉副馆长。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年客流量约为二三十万人次,游客构成以青少年为主,还包括少量外国游客及台湾同胞。博物馆的宣传主要依赖官方平台,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社会知名度较低,目前正积极寻求与社交媒体上的知名人士合作以提高知名度;同时,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公众号也会不定期地发布馆藏文物相关研究成果,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图5王岱延采访陆蓉副馆长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采访了来自台湾的研学团队和澳大利亚的游客。台湾研学团队认为此次来到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的研学活动很有教育意义,能够学到比书本上更加详细的历史知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抗战文化。澳大利亚游客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重视历史传承的传统,认为只有通过历史传承才能更好地吸取历史经验。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我们可以更多地学习一门外语,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图6团队成员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
  本次活动旨通过深入挖掘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所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提升学生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重师学子的挺膺担当的坚定信念。
  通过本次的实践与调查,团队成员对于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踏进这座充满抗战精神光辉的博物馆,学习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文字:王岱延、黄友忠、陈红、冯明富
审核:辜雅
排版:罗心怡
作者:王岱延 黄友忠 陈红 冯明富 来源:华韵史学会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实践团举行线上结对交流仪式
  • 寻抗战足迹,传抗战精神|华韵史学会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 山东科技大学志愿者三下乡:用心呵护童年,用爱浇灌成长
  •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 中华文化和红色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
  • 07-18
  • 小手执画笔,笔墨绘未来
  • 小手执画笔,笔墨绘未来
  • 2024年7月12日,在炎炎夏日的温馨午后,一场以“小手执画笔,笔墨绘未来”为主题的“三下乡”教室绘画活动,在台前县宏志小学的教室里
  • 07-18
  • 深入基层育新苗,爱国教育润心田——乡豫团队三下乡支教:以爱国教育为主题,深耕中国古代史与近
  • 山东理工大学“筑梦小鱼”实践团走进山东君诚仁和律师事务所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