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博”闻强识,格“物”致知 7月6日安徽工业大学赴安庆参观红色景点实践队来到安徽省安庆博物馆。该馆由安庆博物馆和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组成,承担着文物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抢救性考古发掘等综合职能。本次活动旨在让更多同学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促进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增强对博物馆的认知水平。
关于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做了许多天的前期准备,例如线上讨论,资料采集,路线规划,终于在7月6日的上午向着安庆博物馆出发了。七月盛夏,阳光毫不留情地烘烤大地,空气仿佛在发热,弥漫着焦土的气息和树木的清香。由于团队中大多数人员都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一想到马上就可以与博物馆内珍贵精美的文化瑰宝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书画陈列厅:书传千古韵,画绘万世情 本展厅包括馆藏清代书画和现代捐赠书画两个部分,馆藏清代书画均为饱学之士的精品佳作;近现代捐赠书画多为名家之作,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在展览中,我们被那些或苍劲有力、或温婉细腻的笔触所深深吸引,仿佛能听见画中的声音,看到画外的风景,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例如邓石如隶书联“不与其中起妄想,自是此处多吉祥”,其隶书体字方圆,笔画质量上乘,圆润流畅。我们深知中国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古道今承,笔墨当随时代,汲古创新,积极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彰显东方文化的魅力。

图为邓如石隶书联 实践队员 盛开 摄
文明陈列厅:文物展风华,今古共长鸣 首先我们知道安庆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南北朝时期是禅宗发源地;唐宋时期,无数文人墨客相聚于此;南宋时期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清代,桐城文派在这里兴起。其次不可忽视的是安庆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地域。如今,硝烟散去,枪炮声、机器声、志士们的呐喊声…却好像依旧回荡在耳边,让我们壮怀激烈!近代安庆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在新的时代里愈加熠熠生辉!

图为古代瓷器展 实践队员 汪思佳 摄
黄梅戏艺术展厅:戏唱安庆情,曲谱戏剧乡“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戏曲声响起,我们闻声来到博物馆三楼:黄梅戏艺术展厅。本展览列《戏源篇——皖国古都 戏剧之乡》《戏脉篇——根植沃土 黄梅飘香》《戏彩篇——琴鼓之间 匠心宗承》《戏品篇——海纳百川 山野之风》《戏建篇——雨露滋润 盛世黄梅》五部分以飨观众。尽管是在静态的展厅中,但通过生动的剧照、精彩的表演视频以及详尽的解说,我们仿佛置身于戏剧情境之中,感受到了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黄梅戏展 实践队员 汪思佳 摄
参观安庆博物馆后,我们深受触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与安庆乃至更广阔地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对话。漫步于展厅间,我们被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深深吸引。它们不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讲述着安庆乃至中华大地的过往辉煌与沧桑变迁。从精美的瓷器到古朴的青铜器,从珍贵的书画到生动的民俗展品,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庆博物馆 实践队员 汪思佳 摄
此次参观,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与价值。安庆博物馆不仅是一座收藏、展示文物的宝库,更是一个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场所。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激发了我们对探索未知、追求知识的渴望。未来,我们将把这次参观的感悟与收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盛开 汪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