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造访先驱故居,点亮青春梦想

发布时间:2024-07-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中国青年网安庆2024年7月7电(通讯员:何怡萱、江薇、周成祚)
  为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认识和理解,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持续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7月7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赴安庆参观红色景点实践队前往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一、走进历史,对话先驱
  作为新文化化运动先锋的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实践队员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有序进入故居,感受先生当年的生活气息。故居中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年代的艰辛往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网络资料查找,实践队员了解到故居曾是他们少年时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作为陈独秀的孩子,陈乔年、陈延年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他们不仅是党的优秀领导者,更是无数青年心中的楷模。他们的故居,不仅仅是一处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这幢古朴的建筑见证了他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所摄

二、弘扬精神,生生不息

    为了更好地弘扬延乔精神,安庆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对故居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并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故居的复原工作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修复,力求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和革命精神。与此同时,安庆市还通过多种形式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学校、社区、机关等单位纷纷组织师生、居民、党员干部前往故居参观学习,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览、重温历史等方式,深刻感受陈乔年、陈延年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陈乔年、陈延年烈士的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弘扬延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入口处
三、笔耕不辍,薪火相传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迅速投入到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景点讲解词的撰写中。在撰写过程中,实践队员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更致力于传递情感的温度。其中一位队员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触让游客深入体会到烈士的革命热情与理想主义,让红色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实践队员们特别采用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语言风格,将专业的学术术语转化为平易近人的日常词汇,以此拓宽解说词的传播范围和受众基础,消除知识壁垒,实现与广大民众获得有效沟通与共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时代青年重任在肩,应从红色文化中感悟党的苦难与辉煌,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不辱使命,不负人民。此次实践活动以创新方式传承红色文化,为红色景点注入新的活力与情感,不仅提升了实践队员们的历史素养与写作能力,更激发了青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漫步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庭院所摄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梦想的奇迹之地,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而陈乔年、陈延年故居便是其中之一。陈乔年、陈延年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今天社会仍然需要弘扬的。应当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践队员也应当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最后,作为新青年的实践队员们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不忘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梦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同时,也不要忘记时刻关注故居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为留住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陈乔年、陈延年故居是中华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携手共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记忆而努力奋斗是每个实践队员的美好憧憬及奋斗目标。
 
                                                         图为实践队在陈乔年、陈延年故居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陶时雨摄
 
作者:何怡萱、江薇、陶时雨 来源:中国青年网
  •  青春“乡”约在铜梁,探寻共富共美振兴路
  • 苏城学子三下乡:深耕传统文化沃土,共续文化薪火传承
  • 文化之风山高水长,吴韵之美千古留香-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
  • 追寻泰伯足迹,传承前年古韵-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赴江
  •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博”闻强识,格“物”致知
  • 水韵江南绘吴风,古今对话传雅颂-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