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是第九届“笛梦”支教团在安徽省合肥市磨店社区张店社居委开课的第二天。志愿者老师们先后组织了“传承徽文化-我是画家”“污水净化处理器”“揭秘乌鸦喝水”“红色影音室”“玩转笔墨-我是书法家”等五节奇趣课堂,用中国非遗艺术文化和科学技术为同学们带来了流光溢彩的一天。
素瓶着七彩,天光撞琉璃 上午九点,“笛梦”支教团开设“传承徽文化-我是画家”课堂,带领同学们认识安徽文房四宝,了解徽派书画,学习白描、留白等绘画技巧。
课堂利用ppt展示了徽州文房四宝的传统制造工艺和徽派书画的特色。讲解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在聆听的同时举手提出疑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老师们也耐心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着课程的深入,同学们开始在素色的花瓶上动手绘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运用新学的绘画技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立在花瓶上绘制各种可爱的图案。每一件瓷瓶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创意,同学们五彩斑斓的画笔,使平淡的瓷器瞬间生动起来。
本次课堂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的了解,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更增强了同学们自身的文化自信。同时通过绘画教学,锻炼了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艺术涵养。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用笔传达美,能更自觉地传承与发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卷识仙湖,宝器涤清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少荃湖为合肥市气候调节、蓄洪防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午十点,志愿者带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少荃湖的“前世今生”;又列举了人类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破坏环境的实例,让同学们在“光与影”的鲜明对比之下,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随后,大家一起制作了污水净化处理器,为后续在少荃湖畔的“净水试验”课程做好了准备,
本次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了过滤型污水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更坚定了他们爱护环境的决心。同学们将制作好的污水净化处理器储存起来,准备之后在少荃湖湿地公园大显身手。
《乌鸦喝水》,是真实是虚构? 下午两点,团队开展题为“乌鸦喝水背后的科学原理”的授课活动,通过知识讲授和动手实操的有机结合,使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乌鸦喝水》寓言背后蕴含的石子堆积结构的原理。
首先,志愿者带同学们重新回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之后便向同学们抛出“故事里的内容是否真的能实现”的疑问,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思辨的种子。随后,志愿者带领同学们亲自动手,“沉浸式体验”《乌鸦喝水》——以弹珠代替石子投入水中,并观察水面的上升情况。通过实践,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故事里乌鸦成功喝水的美好结局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即水位并不能持续上升直至能让“乌鸦”喝到水。实验结束后,志愿者又向同学们延伸拓展了实验原理中的六方最密堆积等数学问题,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实践的兴趣。
在本次的实践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了解了一定的化学结构知识,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定的质疑、思辨精神,懂得了质疑、挑战权威以寻求背后的真理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建党真伟业,一船红中国 下午三点,“笛梦”支教团开展了第一期“党史十分钟”课程,志愿者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宗旨,并结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风雨百年》第二集“开会,建党!”的动漫视频,富有童趣地向同学们科普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本次课程为同学们普及了我党建党百年风雨历程的滥觞,赓续了红色基因,引导少先队员们童心向党。
挥毫凝心意,泼墨书文章 下午三点十分,“笛梦”支教团开展了“玩转笔墨,我是书法家”的课程,带同学们步入书法墨迹的世界。在课程的开头,“笛梦”支教团教师播放书香墨韵的视频,给同学们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书法的发展。课堂上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回答支教团老师的提问,稚嫩的眼眸中展现出了对书法艺术的极大兴趣。
简短的介绍后,“笛梦”支教团成员分发书法套装,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书法的韵味。在支教团成员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开始自主练习毛笔字,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开始,渐渐浸蕴墨香书香。同学们在支教团成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一笔一划地练习书法,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产生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节生动有趣的课程,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能,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将带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同学们落笔生花,工织云锦,将万彩斑斓渲染进了今天的“笛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快乐。